蒹葭晚已变,天宇向来高。
风露一潇洒,江湖久郁陶。
鲈鱼越人脍,白露广陵涛。
归兴凭三鸟,悲秋叹二毛。
【注释】
蒹葭:一种水生植物。
天宇:苍天,即天空。
风露:秋风和露水。
潇潇洒洒:形容风清月白,十分清爽。
鲈鱼:一种鱼。
越人脍(kuài):指吴地的鲈鱼脍,是古代吴地的名菜。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九月中下旬,此时秋高气爽,露凝为霜,所以叫“白露”。
三鸟:指鹤、鹭、鸥三种水鸟。传说它们能飞入云霄,所以叫三鸟。
二毛:指发须白色,表示衰老。
【赏析】
《秋怀二首》是杜甫晚年所作组诗中的第二首。此篇写诗人在秋风秋雨中思念家乡的心情以及自己鬓已斑白,老而益壮的感慨。
第一联:“蒹葭晚已变,天宇向来高。”蒹葭:即芦苇。《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蒹葭,泛指芦苇,此处以蒹葭代指故乡。晚已变:指秋天到了。高:指高远、广阔。
蒹葭是水边生长的一种植物,这里用它代指故乡。“蒹葭”二字,既点明了季节是秋季,又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变”,字义上是改变,变化的意思。“高”字在这里有多重意思,一是高远,二是高洁。蒹葭虽属草木之类,但作者却说它“变”了,而且“高”了起来,这就说明,作者已经把蒹葭看成了故乡的象征,故乡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心里了。这一句诗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风露一潇洒,江湖久郁陶。”风露:这里指秋风和露水。一潇洒:一任风露潇洒自如,指自由自在。久郁陶:久郁陶陶,意谓长久受到压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秋风秋露自由自在,而江湖之人则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这一句诗表面上说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实际上却是借这两种生活态度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秋风秋露自由自在,不受任何拘束,而江湖之人则长期受到压抑,不得解脱,这种对比就使作者的胸怀显得更加宽广。
第三联:“鲈鱼越人脍,白露广陵涛。”鲈鱼:这里泛指鱼类食品。越人脍:吴地的鲈鱼脍,是古代吴地的名菜。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吴地的鲈鱼脍味道鲜美可口,而广陵地区的大潮也很大,可以冲到岸上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美食和大潮,但实际上却是借此表达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鲈鱼脍是越地的美味佳肴,而越人在制作时,往往先将鲈鱼肉片成薄片,然后放在沸水里煮熟,再用调味品拌好后食用。这里的“脍”字,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动词意为烹调,名词意为细切的鱼肉片,这里用作动宾结构,表示将鱼肉做成了脍,也就是将鱼肉做成了脍食。广陵是今江苏扬州市的一个古地名,这里泛指江边。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美食和大潮,但实际上却是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鲈鱼脍”一词在古诗中屡见不鲜,如李白《赠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杜甫这首诗中所说的鲈鱼脍,就是江南一带的特产,因为那里水域广阔,盛产鱼类。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鲈鱼脍的鲜美可口和广陵大潮的汹涌澎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第四联:“归兴凭三鸟,悲秋叹二毛。”归兴:回到故乡的心愿或兴致。三鸟:这里指鹤、鹭、鸥三种水鸟。鹤是一种高雅的鸟类,常被古人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鹭是水鸟的一种,羽毛洁白,性情温和;鸥是一类水鸟的总称,常常栖息在湖沼河泊之间。这三种水鸟都是人们喜爱观赏的对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要实现回到故乡的愿望必须乘上三种水鸟才能到达目的地。二毛:指头发花白,意谓年纪大了。这两句诗实际上是借三种水鸟来抒发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对秋风秋月、鲈鱼脍和广陵大潮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