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来早晚,落日正萧然。
稍见林外水,独听风际蝉。
牛羊暝知道,墟落远生烟。
岁事看禾黍,方知沮溺贤。
【注释】
日晚:傍晚时分。
清秋来早晚:秋天的傍晚,天气渐渐冷起来。
落日正萧然:太阳西沉时,景色显得凄凉。
稍见林外水:看到树林外的水。
独听风际蝉:在风中听到树上的蝉声。
暝:黄昏;天黑。
牛羊暝知道:牛羊在黄昏时分才回家。
墟落远生烟:远处的村落升起了袅袅炊烟。
岁事看禾黍,方知沮溺贤:年景的好坏,全在于庄稼的收成,这才知道古代的贤人沮、溺。
【赏析】
此为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晚霞映照下的清秋景色,颔联写诗人在树林外看到夕阳下的小河流和听到风中树丛中的蝉鸣之声,颈联写牛羊在黄昏时分归家,尾联写诗人看到远方村落升起炊烟,并由此联想到贤明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好事。
“日晚”是诗的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是在傍晚。“清秋”二字,点明了时令。“早晚”则说明天气已转凉。“落日”句写落日的景色。“萧然”,指凄凉。诗人面对西下的太阳,心情十分悲凄,于是用“落日”来形容。“稍见林外水”,写诗人在夕阳余晖中看到的林外的一条小河,“独听风际蝉”,写诗人在树林中,听到树梢上风传来的蝉声,这两句都是写诗人的所见所闻。
“牛羊暝知道”,写牛羊黄昏后才回家。“墟落远生烟”,写村落远离,炊烟升起。这是诗人的又一种所见所闻。
“岁事看禾黍”,写诗人看到庄稼一年到头都收成得很好。“方知沮溺贤”,写诗人由此而想起贤明的人沮、溺。“沮”是《论语》中的人物,“溺”也是《论语》中的人物,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因反对统治者的腐败而隐居在山野间,所以诗人在这里用这两个名字来代指贤者。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了作者对贤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