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开五岭,虞帝事三苗。
定有南征问,遥知用武朝。
前筹皆庙略,选士𠙆风飙。
潦水江湖大,云山故国遥。
天阴凝杀气,师老听哀谣。
猿鹤愁君子,鼋鼍忆架桥。
绣衣方责战,虎节竟乘轺。
白骨不归葬,冤魂谁为招。
犹传发闾左,愿得听箫韶。
旅泊时流动,何由问九霄。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风格与技巧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格,同时要结合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南征二首”中,前两首写军容之壮盛,后两首写征人之情事。

(1)

“定有南征问,遥知用武朝。”意思是:肯定有关于征战的询问,远远地知道要用兵的王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肯定有人询问如何征战,远远地知道朝廷要用兵来讨伐敌人。

(2)

“前筹皆庙略,选士𠙆风飙。”“庙略”指的是庙堂之上的谋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前面的谋划都是庙堂之上的谋略,选拔人才就像风吹过山林一样迅速。这里写出了诗人对于军队纪律和战斗力的自信。

(3)

“潦水江湖大,云山故国遥。”这两句的意思是:江河湖海广阔辽远,山河故土遥远难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4)

“天阴凝杀气,师老听哀谣。”意思是:天空阴沉凝聚杀机,军队疲惫听到哀伤的曲调。这里的“哀”字是反语,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愁苦之情。

(5)

“猿鹤愁君子,鼋鼍忆架桥。”“猿鹤愁君子”,意谓猿和鹤因君子而忧愁悲伤;“忆架桥”,意为想起当年修建的桥梁。这两句是说:猿和鹤因为君子而忧愁悲伤;想起当年修建的桥梁。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6)

“绣衣方责战,虎节竟乘轺。”“绣衣”指朝廷派出的使者;“虎节”指符节,古代帝王出外时所持的信物。“竟乘轺”,意为竟然乘坐马车。这两句是说:朝廷派出的使者正责备打仗,皇帝的符节终于被乘坐上。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厌恶。

(7)

“白骨不归葬,冤魂谁为招。”“白骨”指战场上阵亡士兵的尸体;“冤魂”指冤死的士兵的灵魂。这两句是说:死去的士兵不能得到安葬,冤魂又有谁来招抚?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无辜人民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关注。

(8)

“犹传发闾左,愿得听箫韶。”“发闾左”是指把平民百姓征召入伍,“箫韶”是古乐曲名,这里指音乐。这两句是说:仍然传来征召平民百姓入伍的消息,只希望聆听《箫韶》这样的美妙音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痛心疾首。

(9)

“旅泊时流动,何由问九霄。”“流”字是错别字,应是“流”。“何由问九霄”,意为哪里能向九天飞去?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

译文:

汉皇打开五岭山,虞帝治理三苗地。

必定有征战询问,远方得知用兵之威。

先头部队都经过周密策划,选拔人才如秋风扫林。

洪水滔滔江湖很大,云雾缭绕故国遥远。

天空阴沉凝聚杀气,军队疲劳听到哀曲。

猿鹤为君子忧伤而愁,鼋鼍为架桥而怀念。

朝廷使者刚责备打仗,皇帝的符节终于被乘坐。

白骨不能得到安葬,冤魂还有谁能招抚?

仍然传来征召平民消息,只希望聆听《箫韶》之音。

旅居漂泊时不断流动,哪能问及九霄之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