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有奇璞,贵乃和氏俦。
连城讵云多,一视以为优。
携挈向都市,光彩倾天球。
虽无指瑕累,顾得千金售。
惊诧遽自反,闭匿成千秋。
岂忘待时意,欲往仍迟留。
凡目陋至宝,后生异前修。
苍蝇矧多变,珉石仍先收。
万一人我欺,永为神物羞。

【注释】:

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

璞:未加工的玉,即玉石。

和氏俦(chú):和氏璧是和氏家族的宝贝,这里比喻珍异之物。

连城:指价值极高的宝物。

天球:天上的星球或星体。

无瑕累:比喻没有瑕疵。

顾得千金售:即使得到千金也愿意出售。顾得,犹“甘心”。

惊诧遽自反:忽然感到惭愧而醒悟。遽(jù),突然。

闭匿:隐藏起来。

岂忘待时意:难道忘记等待时机的意思。

欲往仍迟留:想前往却迟迟不动身。仍,仍旧,仍然。

凡目陋至宝:一般的眼光看不起珍贵的宝物。凡,平常。目,眼光。

后生:年轻的一代,后来的人。

苍蝇矧(shěn)多变:何况像苍蝇那样变化无常,一会儿变成蝴蝶,一会儿又变成苍蝇。矧,况也。

珉(mǐn)石:质地优良的石头,泛指宝玉。先收:早先收藏。

万:一,表示程度副词。人我欺:以人为敌。

神物羞:神明也会羞愧。神物,指珍贵的宝物。羞,羞愧。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块被埋没的宝玉的故事。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对宝玉的珍视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

首四句写宝玉之珍贵,为下文作铺垫。

五、六两句,将此宝玉与连城之璧相提并论,表明它的价值非同一般。

接下来四句,写宝玉被带到都市,光彩照人,引起众人惊叹。

但即便如此,人们也只是把它当作普通的宝物来看待,并没有因此而对它有所误解。这四句诗中,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宝玉的不凡之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珍宝的认识与态度。

第七句,诗人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即虽然宝玉本身并无瑕疵,但人们却因为一时的偏见而忽略了它的价值。这里的“惊诧”一词,既表达了人们对宝玉的惊讶,也暗示了他们对它的误解。

第八句,诗人用“闭匿成千秋”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世俗偏见的批判。

第九句到十四句,诗人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进一步展现了宝玉的非凡之处。从“凡目陋至宝”到“苍蝇矧多变”,再到“珉石仍先收”,这些词语都巧妙地描绘出了宝玉的不同面貌,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宝玉的认知与态度。最后两句,诗人用“万一人我欺”和“永为神物羞”来表达他对宝玉的珍视以及对世俗偏见的批判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宝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珍宝的珍视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珍宝的认识与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