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爱。
忽见九华峰,瑰奇又堪怪。
去之百馀里,青翠若无类。
群山特微茫,屹起视其背。
初疑楚人剑,真能倚天外。
快意入浮云,耻令白日晦。
又如群游龙,垂胡饮江濑。
俯仰令人惊,顷刻千万态。
未知灊与霍,何能配嵩岱。
得无失其真,吾为古人悔。
山中多良田,泉源得灌溉。
颇思藏其间,将家事耕耒。
尘氛未决往,暂若观画绘。
日暮飞鸟还,临风久儓儗。

【注释】

①望九华山:在今安徽境内。九华山,主峰在池州市青阳县西北,海拔1342米。因山峰似莲花而得名。

②江南道:泛指长江以南的江南地区。

③山皆可爱:每一座山都很可爱。都:全,每一。

④忽见九华峰:忽然看见九华山。

⑤瑰奇又堪怪:奇特而又奇怪。

⑥去之百馀里:离九华山还有一百多里路。

⑦青翠:葱郁繁茂。

⑧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⑨峥嵘:雄伟高峻。

⑩楚人剑:春秋时楚国有位叫沈尹戌的人,他善于铸剑,他的宝剑锋利无比,相传能倚于天外。后以“倚天”喻剑。

⑾浮云:飘浮的云彩。

⑿游龙:游动的水龙。

⒀垂胡:下垂的胡子,这里借指瀑布。

⒁俯仰:低头和昂首。

⒂灊(qiān):山名,即霍山,在安徽省六安市。

⒃与:和。

⒀何能:哪能够,怎么能够。

⒅得无失其真:恐怕失去了它真正的面目。

⒆吾为古人悔:我为古人而感到后悔。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从江南出发,沿途所见的山峦、溪水等自然景物,都引起了他对九华山的向往之情。当他终于来到九华山脚下时,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使他惊叹不已。

首联“初行江南道,山水皆可爱。”诗人从江南开始了他的旅行。一路上,他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发现这里的山水都非常美丽。

颔联“忽见九华峰,瑰奇又堪怪。”忽然之间,诗人发现了九华山的峰巅,那真是瑰奇又奇特,令人难以置信。

颈联“去之百馀里,青翠若无类。”“去了九华山还有百余里路,那山上的树木葱茏茂盛,一片翠绿,仿佛是另一种植物,无法与之相比。”

尾联“群山特微茫,屹起视其背。初疑楚人剑,真能倚天外。快意入浮云,耻令白日晦。”当诗人到达九华山的时候,眼前的群山显得格外微小,只能看到它们的背脊。这不禁使诗人想起了传说中的楚人铸剑的故事,那柄剑真的可以靠在天上呢!诗人心中充满了喜悦,仿佛已经置身于那片蓝天白云之中了。

五言律诗中,偶数句的平仄关系对韵律起着关键作用。此诗中第二、四、六、八句的韵脚都是入声字,而第三、第六句的韵脚则属于上平声。这种韵律的变化给诗歌带来了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这首诗更加富有音乐美。

通常要求每两句一押韵。这首诗的第二句“山皆可爱”的韵脚“爱”属入声十药韵部;第四句“瑰奇又堪怪”的韵脚“怪”也属入声十药韵部;最后一句“耻令白日晦”的韵脚“晦”则属于去声十一队韵部。这种押韵方法使得整首诗既符合音韵学的要求,又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