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杀气凝,清霜会晨朝。
涤涤原野空,烈烈荆棘烧。
鹰饥肯为用,马寒意逾骄。
旌旗带林莽,笳吹含风飙。
突围狡兽怒,得隽壮士嚣。
老狐屈变诈,文雉输英翘。
讨伐顺天时,未许穷奸妖。
翩翩马上儿,弓箭各在腰。
意矜百战雄,巧斗更相招。
控弦落明月,飞镝来九霄。
虽虐终无伤,为乐固已饶。
晚临清汝滨,寒水如落潮。
挥壶酌美酒,醉归遗皂貂。

【译文】

立冬时节,杀气凝结,清晨原野空无一人。烈日下,荆棘烧焦。鹰饥饿不肯飞翔,马寒冷更显骄躁。旌旗飘荡在林莽间,笳吹声中夹杂着风的呼啸。

狡兔突围,愤怒咆哮;壮士得胜,欢叫喧嚣。狡猾的狐狸屈曲变化,英姿飒爽的文雉也输于雄壮的英姿。讨伐不顺天时,不能容忍奸贼作乱。

翩翩的马上少年人,各持弓箭在手。他们自负英勇,巧斗相招。箭矢如流星划过夜空,飞镝直奔九霄。虽然杀戮多,但并未伤害百姓,这确是为了取乐而已。

晚霞映照清汝河岸边,寒水仿佛落潮。我挥壶斟满美酒,醉归时却遗忘了皂貂。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晨打猎的场面,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立冬至朝霜,涤涤原野空。”立冬至朝,是秋季开始的时候。此时,大地上的万物都显得十分肃穆,田野一片空寂。“涤涤”一词,形容原野上空寂静无声,只有秋风拂过树梢的声音。

颔联:“烈烈荆棘烧,鹰饥肯为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烈火熊熊、草木皆燃的景象。然而,在这残酷的环境中,鹰却因为饥饿而不愿飞翔。这里的“鹰饥肯为用”,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旌旗带林莽,笳吹含风飙。”旌旗飘扬在树林之间,笳声在风中回荡。这一联诗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尾联:“老狐屈变诈,文雉输英翘。”这里的“老狐”指的是奸邪狡猾的人,而“文雉”则是指美丽的孔雀。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揭示了那些奸邪小人在正义面前无法隐藏真相、败露丑态的丑恶嘴脸和最终必将失败的命运。

最后一句:“虽虐终无伤,为乐固已饶。”这里的意思是说虽然杀戮多,但并未伤害百姓,而且这种生活也是快乐的。这一联诗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珍视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晨打猎的场面,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战场的残酷与大自然的美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