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始愿仕,逢辰叨典州。
朴直守故学,迟暮悲旧游。
此邦诗书林,处士原宪俦。
怪我何所为,千骑居上头。
君恩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远惭遂初赋,清节第一流。
桑榆不相遗,欢笑脱羁愁。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某州长官时,应同僚孙少述的请托而写。全诗以“贫”开头,抒发了作者为官的初衷和遭遇,表现了一个士人对贫贱生活的无奈和对官场生活的渴望。
译文:
我当初为生活所迫才希望做官,没想到命运让我有幸得到这个职务。
我守旧学,守本分,年老力衰却感伤我的过去游历。
此州有丰富的文化,像原宪一样守正道,他怪我为何这样作派。
千骑高官坐在上面,我惭愧自己无才无德,清白的操守第一流。
桑榆晚景不能遗弃朋友,欢笑着摆脱了羁旅之愁。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之情的诗歌。诗人在首句就表达了自己初入仕途的初衷,即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而选择从政。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发现官场的生活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他感慨万分。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官场的生活状态。他守旧学,守本分,但年老力衰却感伤他的过去游历。这里,诗人通过对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人提到了他在州中遇到的一些人,他们守正道,认为他的行为有些奇怪。这种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中那些不守规矩的人的不满和反感。
诗人表达了他对清白操守的重视。他认为自己应该保持清白的操守,而不是被世俗所污染。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的追求和坚守。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描绘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失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白操守的坚持。这些情感都深深地刻画在诗的每个字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