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大使车,张旃理轻策。
八荒已信浮,万里无直责。
由来昆弟欢,庸非一日积。
冠带引弓民,长城限疆埸。
边人安昼眠,老不逢斗格。
将帅剽甲兵,褒衣垂韨縌。
金缯出王府,百万载书籍。
候馆如鱼鳞,相望交国客。
外门名家驹,长大俨且硕。
诵诗三百篇,岂减崔亭伯。
斯焉思无邪,群书矧探赜。
指掌幽冀州,左右皆阡陌。
皇华一何远,区脱为我役。
前驱弩在覢,郊候抹红额。
天声畅无外,不必关塞斥。
但看书同文,依然具点画。
夷羞珍湩酪,胡舞喧匏革。
猎围得狐兔,割鲜亦奚择。
儒生自古贵,忠信行蛮貊。
虽令博望侯,何敢轻逢掖。
这首诗是穆父送给他的次韵,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理解和对友人的祝福。
首句“结束大使车,张旃理轻策。”描绘了大使的车已结束,扬起了飘扬的旗帜,整理轻捷的马匹。这里的“结束”和“扬旗”都象征着出征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句“八荒已信浮,万里无直责。”表达了对远方边疆的信任和尊重。这里的“八荒”泛指天下,而“信浮”则意味着人们对远方边疆的敬畏和信任。
第三句“由来昆弟欢,庸非一日积。”则是说这种兄弟之间的和睦与友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这里的“昆弟欢”指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和睦,而“庸非一日积”则强调了这种关系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述了边塞的生活和风俗。如第四句“冠带引弓民,长城限疆埸。”描绘了边塞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穿着冠带,手持弓箭,生活在长城之下。这里的“长城”是指边塞的防线,而“限疆埸”则表示这些生活状态是受到限制的。
第五句“边人安昼眠,老不逢斗格。”则是描述边疆居民的生活习惯,他们白天休息,晚上则不会有战争发生。这里的“斗格”指的是战争的意思。
第六句“将帅剽甲兵,褒衣垂韨縌。”则是描绘了将帅们的装备和装束,他们身穿铠甲,披挂战袍,显得威武雄壮。这里的“剽甲兵”指的是穿戴着铠甲的士兵。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描绘了边塞的风景和生活。如第九句“金缯出王府,百万载书籍。”则是描述从王府中取出的金银财宝和书籍的数量。这里的“金缯”是指贵重的物品,而“百万载书籍”则表示这些物品的数量是庞大的。
第十句“候馆如鱼鳞,相望交国客。外门名家驹,长大俨且硕。”则是描绘了候馆的景象和客人的形象。这里的“鱼鳞”是一种形容候馆布局整齐有序的样子,而“家驹”则是指家中的好男儿。
第十一句“诵诗三百篇,岂减崔亭伯。斯焉思无邪,群书矧探赜。”则是表达了对诗歌的喜爱和对文学的敬仰。这里的“诵诗三百篇”表示能够诵读大量的诗歌,而“岂减崔亭伯”则是说这种能力并不比古代的才子们差。
第十二句“指掌幽冀州,左右皆阡陌。”则是描绘了对幽冀州的了解程度和地理知识的丰富。这里的“幽冀州”是指北方地区,而“左右皆阡陌”则表示对这个地方的了解程度很高。
第十三句“皇华一何远,区脱为我役。”则是表达了对于皇华的遥远和对自己被利用的无奈。这里的“皇华”是指皇家使者,而“区脱”则是一种武器。
第十四句“前驱弩在覢,郊候抹红额。”则是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场景。这里的“郊候抹红额”是一种准备出征的仪式,而“前驱弩在覢”则表示士兵们已经在等待出发的命令了。
第十五句“天声畅无外,不必关塞斥。”则是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边塞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关塞斥”是指边境的防御,而“天声畅无外”则表示希望听到的是来自天空的声音而不是边境的喧嚣。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祝愿。如第十六句“但看书同文,依然具点画。夷羞珍湩酪,胡舞喧匏革。”则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这里的“书同文”是指文字相同,而“依然具点画”则是说虽然文字相似,但仍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十七句“猎围得狐兔,割鲜亦奚择。”则是对打猎活动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这里的“狐兔”是一种野生动物,而“割鲜亦奚择”则表示在猎物被猎杀后,人们并不会过多地计较是否选择了最佳的猎物。
第十八句“儒生自古贵,忠信行蛮貊。”则是表达了对儒家思想的认同和对忠诚、诚信的重视。这里的“儒生”是指儒家学者,而“忠信行蛮貊”则是说忠诚和诚信是自古以来就值得追求的品质。
第十九句“虽令博望侯,何敢轻逢掖。”则是表达对朋友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这里的“博望侯”是指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卫青,而“轻逢掖”则是形容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不会因为地位的差异而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