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
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
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
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
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
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
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
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
慈孝寺送顾待制次韵和孔舍人
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
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
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
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
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
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
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
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
注释:
慈孝寺送顾待制次韵和孔舍人:在慈孝寺为顾待制送别,并写诗作答。
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男子年老时更加健壮,鬓毛岂能知道秋天的到来。
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你的志向高远而豪迈,毫不畏惧千里迢迢的行程。
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骑马越过黄河,向北眺望三四州的地方。
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想要得到官职就在东边的位置,河图中有天球的位置。
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自古以来的功成名就的人,没有成就时都不肯罢休。
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就像开凿太空的使者一样,尚且能够获得安石榴。
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何况现在的农民百姓,经常是向东或向西迁移。
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最后一定要安定他们,让千仓万粮都能运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慈孝寺送别顾待制的次韵之作。全诗以“丈夫老益壮”开篇,表达了作者对顾待制作者的敬意。接着,诗人以“不避千里游”赞美了顾待制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随后,诗人又通过“跃马过黄河”和“北视三四州”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顾待制胸怀壮志、目光远大的形象。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歌颂了顾待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如“还定安辑之”,即指恢复国家的安宁,让百姓安居乐业;“千仓仍万轜”,则是指储存粮食和运输粮食的工具,体现了顾待制治理国家的能力与才干。整首诗通过对顾待制作者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