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来未。也似辛壬癸。如此男儿五十,又过却、孔融二。
画堂孙子子。新桃如故垒。不管明朝后日,春满眼、是千岁。
霜天晓角·其一寿康臞山[注解] ①辛壬癸:指宋神宗熙宁元年(1067年)至元丰八年(1085年)。②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字文举。曾任北海相,以清正廉洁著称。③孙子子:指苏轼的孙子苏迟。苏轼有孙三人,长子迈,次子迨,三为过。④明朝后日:明天以后的日子。⑤春满眼:春意盎然。
译文
问春天来了没有?也像辛、壬、癸三个季节一样。这样英明的男子到了五十岁,又超过孔融了。
画堂里子孙辈辈传下来。新桃树如故垒般茂盛。不管明天或后天,春色满眼是千岁。
赏析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全词抒发了苏轼对儿子苏轼之孙苏迟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愿。“问春来未。”开篇即发问,询问春光是否已到。接句“也似辛壬癸”,用三个数字串成一长串,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出苏轼自己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此男儿五十,又过却、孔融二。”此处运用对比手法,将苏轼与孔融相提并论,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儿子苏轼之孙苏迟的期许。苏轼曾自诩为孔融第二,而如今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超越孔融的成就,这既显示了他作为一位父亲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他的自信和骄傲。同时,这也体现了苏轼对于后代的关爱和期许,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成为一代新的杰出人物。
“画堂孙子子。”此处“画堂”指的是苏轼所居的庭院,“孙子子”则是指苏轼的儿子们。苏轼在这里用“画堂孙子子”来比喻他自己的子孙,表示自己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庇护下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苏轼对家族的关心和爱护,也反映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新桃如故垒。”此处“新桃”指的是刚刚种下的桃树,“故垒”则是指旧有的桃树。苏轼在此用“新桃如故垒”来形容新旧交替的景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代更替,也表达了他对子孙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不管明朝后日,春满眼、是千岁。”此句是词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不管明朝后日”,意味着无论未来如何变迁,春光始终充满整个视野。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寓意着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信心。“春满眼、是千岁”,则强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是如此美好,以至于让人感到如同置身于千岁的仙境之中。这种美好的愿景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