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世故朝昏殊,相与言之汗模糊。
两翁得酒促坐席,感深念极气欲苏。
箨龙亦解作水供,细绎寻丈如渴乌。
衣巾生秋背毛竖,金石相印环佩趋。
江山豪壮旁尊俎,醉中频贯累累珠。
此时一事复挂口,为乐未竟成喑呜。
夔州忧民困汤火,润泽有志无坦途。
眼前焦熬十万户,欠伸戏笑皆沾濡。
自操量鼓入官廪,不输一钱分水符。
读书功名无表畔,久矣俗吏轻吾儒。
【注释】
(1)饮王:指王龟龄。龟龄,唐代诗人,字修龄。公元765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出生于河南府新安(今河南省登封县)。开元进士,曾任太子通事舍人、翰林学士。后因事贬为长洲司马。天宝初年,官礼部员外郎。后辞官归乡。公元781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卒于家。著有《修龄集》十卷,又编有《乐府诗集》三卷,另有文集五卷。
(2)瑞白堂:指王龟龄在长安的宅第。
(3)秉烛观跳珠,分韵得“珠”字:意思是王龟龄在瑞白堂秉烛观看跳珠,分韵得到一个“珠”字,并赋诗一首。
(4)别来世故朝昏殊:自从分别以来,世事变化太大,早晨傍晚也不相同了。
(5)相与言之汗模糊:彼此交谈,满头大汗,语无伦次。
(6)两翁得酒促坐席:两位老人得了美酒,促膝而坐。
(7)感深念极气欲苏:心中充满了对朋友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仿佛要苏醒过来。
(8)箨龙:笋壳上的笋芽儿,这里代指笋。
(9)细绎寻丈如渴乌:细细地品味,就像饥渴时喝一口水那样急切。
(10)衣巾生秋背毛竖:身上的衣服好像生了秋天的寒意,毛发倒竖起来。
(11)金石相印环佩趋:像金和石一样坚固,象环佩那样华丽。形容地位高,声势大。
(12)江山豪壮旁尊俎:江山雄伟壮丽,如同摆放尊酒宴菜一样。
(13)醉中频贯累累珠:醉酒之中经常把珍珠串起来穿在身上。
(14)此时一事复挂口:此时的事情又一次被搁置下来。
(15)为乐未竟成喑呜:快乐还没尽兴就停止了,声音闷哑了。
(16)夔州忧民困汤火:夔州地区人民遭受战乱之苦,生活十分困苦。
(17)润泽有志无坦途:虽然有实现理想的意愿,却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
(18)焦熬十万户:形容灾情严重,百姓遭受极大的苦难。
(19)欠伸戏笑皆沾濡:人们或伸懒腰或打哈欠,都沾湿了衣裳。
(20)自操量鼓入官廪:自己拿着量具去官府粮仓称粮食。
(21)不输一钱分水符:不交租税,也不拿分水的凭证交给官府。
(22)读书功名无表畔:读书做官没有异心,没有背叛朝廷。
(23)久矣俗吏轻吾儒:很久以来,那些俗吏们看不起我们这些儒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同友人王龟龄共赋诗,分韵得“珠”字而作的,全诗以饮酒赏月为题,抒发了对友人王龟龄的深厚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两翁”、“箨龙”、“金石相印”,以及“夔州忧民”、“润泽有志无坦途”等词句都出自《左传》、《史记》,但作者却巧妙地把它们融入诗中。诗的前半部分写饮酒赏月情景,中间两句则写出了两人畅谈至夜深的情景,最后四句则写了作者对王龟龄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悠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