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谓吴痴信不虚,建崇越相果何如。
千年亡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
”`
人谓吴痴信不虚
建崇越相果何如
千年亡国无穷恨
只合江边祀子胥
【释义】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寅创作的《三高祠》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亡国之恨和对忠臣的怀念。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吴地的赞美和越相的批评,揭示了历史兴衰的规律和人性的复杂。诗中通过对“千年亡国”和“子胥”的对比,表现了对忠诚和背叛的不同评价。同时,诗中的“只合江边祀子胥”一句,也透露出诗人对忠臣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整首诗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人谓吴痴信不虚
- 注释:人们认为吴地的痴迷是真实的,不是虚构的。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吴地文化或历史的某种肯定和尊重,认为那里有值得称道的东西。这里的“痴”可能是指对某种精神或文化的执着追求。
建崇越相果何如
- 注释:建立的尊崇和越相的结果如何?
- 赏析:这句诗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建立尊崇和越相的过程中,其结果如何。这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和政治运作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成败的质疑。
千年亡国无穷恨
- 注释:经历了千年的亡国之痛,无尽的怨恨。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深切悲哀和对这种悲哀的无限放大。它强调了历史的残酷和人类的无奈,以及对于这种悲剧的深深同情。
只合江边祀子胥
- 注释:只能到江边去祭祀子胥。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忠臣子胥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其忠诚而被后人铭记。这里,“只合”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而“江边”则增添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使得整个诗句更加感人肺腑。
《三高祠·人谓吴痴信不虚》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与人文情怀的作品。通过对吴地文化、政治运作、历史兴衰以及忠臣事迹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过去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时要有敬畏之心,同时也要珍惜当下、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