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溪环舍,家家石累墙。
有时逢老稚,无事只耕桑。
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
山川已如许,急雨更斜阳。
【解析】
“过苏溪”即经过苏溪,这是作者游览途中的一站。“处处溪环舍,家家石累墙。”苏溪之水环绕着每户人家的房舍,每户人家又用石头垒起了墙,说明这里是一个山环水抱的幽雅之地。“有时逢老稚,无事只耕桑。”“有时”指偶尔。“老稚”指老人和小孩,“无事”指农忙之余。“耕桑”指在屋前屋后种菜养蚕。“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撩”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使……受到启发。“野色”指田野的美景。“村醪”指农家自酿的美酒。“醉乡”指醉人的乡村风光。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苏溪边偶遇的老人、孩子和闲适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苏溪边的美景和村民淳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
译文:
到处是绕屋的溪流,家家都靠垒石头为墙。
有时遇到老人和孩子,没有事情就耕田种菜。
野色撩动诗人的思绪,村醪引来醉人的乡情。
山山水水已如此美好,更急骤的雨打起斜阳。
赏析:
首联“处处溪环舍,家家石累墙”,写景如画,勾勒出一幅秀美的乡村图景。
颔联“有时逢老稚,无事只耕桑”,写出了乡村人的生活特点。“老稚”,指老人和孩子,也暗含了农民的身份。“无事”,既指农闲时节,又含有无拘无束、悠闲自在之意。“耕桑”,指在屋前屋后种菜养蚕,也是农民的主要活动。“有时”指偶尔。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苏溪边偶遇的老人、孩子和闲适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苏溪边的美景和村民淳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
颈联“野色撩诗思,村醪引醉乡”,进一步描写了乡村的景色。“野色”即原野的景色,它撩拨着诗人的情感,使他产生无限的诗思。“村醪”,本指村中的米酒,这里泛指农村的酒。“引醉乡”,即把饮酒当作醉乡。这两句诗写出了乡村景色的美丽以及它对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尾联“山川已如许,急雨更斜阳”,“已是”表明情况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急雨”,指突然而至的暴雨,“斜阳”指日落时偏西的太阳。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于自然和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