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岁游金阙,霞冠拜紫宸。
可堪天宝乱,及见会昌春。
宛宛王孙态,飘飘物外身。
灵光怆陈迹,遗老更何人。
【注释】
赵路铃挽词:作者为赵嘏的诗集《全唐诗》中收录,诗中以“赵路铃”作挽词,是一首悼亡诗。
蚤岁游金阙:早年在京城金銮殿上游览过。
霞冠拜紫宸:指唐玄宗李隆基登位后,赵嘏曾于天宝元年(742)至三年(744)任左拾遗、翰林学士、侍御史等职。
可堪天宝乱:可惜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叛乱,起因是节度使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及见会昌春:唐武宗李炎在会昌五年(845年)正月改元会昌,这一年正是安史之乱结束之后。会昌元年,宰相李德裕被贬为崖州长史,诗人赵嘏也遭贬。
宛宛王孙态:形容年少时的样子。
飘飘物外身:“物外”即超脱物外,比喻隐居山林的生活。
灵光怆陈迹,遗老更何人:指唐王朝已经衰微,无人能够振兴国家了。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首联点出了作者年轻时在长安金銮殿上的得意和荣耀;颔联写自己不幸卷入安史之乱;颈联则抒发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尾联则是作者感叹国运凋敝,无人能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
赵嘏(约公元806—853年),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唐代诗人。大和年间,进士及第,曾任太学博士,监察御史,累迁尚书礼部员外郎。长庆年间,出任泗州司马,世称赵司户。约宣宗大中末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有《渭南文集》十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