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弟幼而敏,抗志欲决科。
一行试曹掾,吏才犹患多。
谓当为时用,舌在如命何。
通籍已艰阻,入幕终蹉跎。
我生依外家,侵寻阅羲娥。
视君如同气,竹马声相和。
少长联研席,词场深琢磨。
相期到晚岁,杖屦俱婆娑。
宁知五年别,君随东逝波。
忆同戍溪行,我马君乘骡。
马驽费十驾,骡后已倍过。
重来意惨怆,树拥山嵯峨。
嗟君父与兄,相望空山阿。
宿草埋白璧,寒风撼林柯。
沉吟痛畴昔,有泪如悬河。

【注释】

  1. 内弟:妻子的兄弟。2. 幼而敏:小时候聪明敏捷。3. 抗志:立志高远。4. 决科:科举中举。5. 一行:指汪去伪,即汪遵。6. 曹掾:汉末至三国时,地方长官属吏皆称掾,因以掾为官吏之称。7. 舌在如命何: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做官,那么舌头还在呢,又有什么用?8. 通籍:入仕。9. 艰阻:困难重重。10. 蹉跎:耽误,拖延。11. 外家:指岳父岳母的家,这里指作者的妻家。12. 羲娥:神话传说中的日月之神。13. 竹马:指儿童时代玩的竹马游戏。14. 相期:约定。15. 杖屦(jù):拄着拐棍,穿着鞋子。形容老迈。16. 婆娑(suō):摇摆不定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已故友人汪去伪的祭文。诗中回忆了与友交往的许多往事,表达了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并寄寓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怀才不遇的悲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首联追述了朋友少年时期才华出众,志向远大;次联写他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后任曹掾;三联写朋友虽为官员却不得重用,心中十分痛苦;四联写朋友入幕府后仍不得展才施展;五联写朋友离开朝廷,归隐山林;六联写朋友生前与诗人关系密切,死后诗人感到空寂;七联写朋友去世五年,诗人仍然怀念他的音容笑貌;八、九句写朋友去世后,其子随父亲东逝,只留下一片悲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叙事详略得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