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公无用,无用之用。生前已自无用,死后葛藤何用。
虽然如是,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
译文
书完全无用,无用之用。生前已自无用,死后葛藤何用。
虽然如是,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
注释
- 书全无用:指书籍在现实中没有实际用途。
- 全公无用,无用之用:强调书籍的价值在于其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而非物质层面。
- 生前已自无用:在生前,书籍可能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或社会价值。
- 死后葛藤何用:在死后,书籍的哲学、思想等价值可能更加凸显,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不大。
- 善用者必自有用,不善用者不如勿用:善于利用书籍的人会从中受益,而不善于利用的人则可能浪费资源。
- 试问大众,如何则为善用:询问大众应该如何合理地使用书籍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 有时拈起一枝草作丈六金身,有时把丈六金身却作一枝草用:比喻人们应该灵活运用书本知识,有时候可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有时候则应保持对书本知识的敬畏之心,不将其作为实用工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书全无用”与“有用之用”,表达了作者对书籍价值的看法。他认为书籍的价值在于其思想观念和精神价值,而非物质层面。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合理利用书籍,不能盲目崇拜或滥用,而应学会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种观点既体现了对书籍价值的深刻认识,也强调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