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井裴亭遍短筇,红尘归骑又匆匆。
我寻桂树吟招隐,君对莲花诵易通。
今日江山劳别梦,他年灯火课新功。
濂溪最念初平老,恨听连床话未终。
【注释】
潭州:唐代时潭州为湖南首府,今湖南长沙。雪蓬:指贾昌龄(字雪蓬)。姚使君:即姚合。
“我寻桂树”、“君对莲花”:这是以桂树、莲花比喻贾昌龄和姚合的品格。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贾昌龄与姚合都曾做过道士,所以此处用此典。招隐:语出陶潜《归去来兮辞》:“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李白《古风》其五:“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在《古风》其十九中说:“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执金茎,贪看天上明。”这里用此典,说明二人都喜爱山水。易通:语本《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王弼注曰:“夫道者,乃一阴一阳,所以成天之体也。”《易传·文言》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用此典,说明二人都能随遇而安。劳梦: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处指贾、姚两人宦游在外,思念家乡,不能入眠。别梦:别,别离的意思;梦,做梦。
“他年灯火课新功”,杜甫《春望》诗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句子,此处借指贾、姚两人的仕途。
“濂溪最念初平老”,濂溪: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开山大师。初平:指陈子昂,唐初名士,有志于匡辅社稷,后因事贬官梓州。这里用此典,意思是周、陈二人最念念不忘贾、姚两人的贤能,并希望他们能为国效力。
“恨听连床话未终”,恨:遗憾。连床:指同榻共睡。白居易《夜雨滴砌》:“夜雨滴砌下阶床,一夜无寐到五更。欲起还闻钟漏促,却就床上烛光长。”这里是说,贾、姚两位朋友因为公务繁忙,无法像过去那样彻夜长谈,所以感到惋惜。
【赏析】
此为酬赠之作。诗人先写景,次叙事,最后写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
首二句写诗人在潭州的所见所感。潭州地处湘水之畔,诗人登上潭州城北的贾井裴亭,只见那匆匆归去的红尘人马络绎不绝。这一句写出了潭州城的繁华景象。“红尘”一词,历来被人们视为佛家用语。佛教徒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尘世之物,尘俗之人,故称人世为红尘。这里指人世间的纷扰。“归骑又匆匆”,表明诗人感叹自己身在红尘之中,却无法忘怀青山绿水之美,只好寄情山水,寻找精神寄托。
中间四句是酬赠友人之作。“我寻桂树”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我寻”“君对”,都是以喻代指,即诗人自己要寻访隐居山林的好友,而他的朋友则在莲花座上诵念着《易经》。“招隐”句,化用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贾昌龄与姚合都曾做过道士,所以此处用此典,说明二人都喜爱山水。“易通”句,化用王弼注《系辞上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易传·文言》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里用此典,说明二人都能随遇而安。“劳梦”句,化用杜甫《秋兴八首》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难”字暗含着贾、姚两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他们在官场上的艰辛。“别梦”句,化用杜甫《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里的“别梦”是指贾、姚两人的仕途,由于战乱,他们不能入眠。“他年”句,化用周敦颐《书·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里是说贾、姚两人如莲一般,虽然遭受过磨难,但仍然能够洁身自好,为国家建功立业。
最后两句,化用白居易《夜雨滴砌》:“夜雨滴砌下阶床,一夜无寐到五更。欲起还闻钟漏促,却就床上烛光长。”这里的意思是:夜深时分,我独自在房内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心中不禁怀念起远方的你啊!
这首酬赠诗写得十分含蓄婉约。前两联写景抒情;第三联点题;第四联写自己的感受;第五六句写对友人的思念;末二句以景结情,收束全篇。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风格清新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