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寻岣嵝看蟠螭,且解青鞋濯禹溪。
吊古犹疑九枝柏,谈禅且问一茎齑。
虎抓崖树供僧爨,猿摸廊碑认客题。
应接溪山无好句,满林空羡乱蝉嘶。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拟寻岣嵝看蟠螭,且解青鞋濯禹溪。

吊古犹疑九枝柏,谈禅且问一茎齑。

虎抓崖树供僧爨,猿摸廊碑认客题。

应接溪山无好句,满林空羡乱蝉嘶。

注释:

拟寻:打算寻找,这里指诗人打算前往岣嵝峰(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县境内)观赏蟠螭。

青鞋:古人穿布鞋,因称布鞋为青鞋。

濯:洗,这里指洗涤。

禹溪:即大禹治水时所经过的河渠,也泛指江河流水。

虬螭:传说中的龙蛇之类。这里借指岣嵝峰上的蟠螭。

九枝柏:传说中一种极其古老的柏树。

一茎齑:比喻禅宗中的一种说法,即“一茎”指的是一瓣莲花,“齑”是佛教用语,表示“碎屑”。

虎抓崖:老虎在崖壁上留下的爪印。

僧爨:僧人烧火做饭。

猿摸廊碑:猴子在寺庙里的走廊上爬来爬去。

客题:客人在上面题写的字。

应接:应和,这里指与周围的景色相呼应。

好句:美好的诗句。

乱蝉嘶:形容蝉鸣声杂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雪景和山林风景的诗作。诗人以拟寻岣嵝看蟠螭起兴,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接着,他写到自己打算洗涤青鞋去游览禹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和热爱之情。然后,诗人又回忆起古代的九枝柏以及与禅宗有关的一茎齑等事物,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他在山林中看到的景象,如虎抓崖、猿摸廊碑等,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悟。最后,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创作出好的诗句来赞美这些景色,只能羡慕乱蝉的嘶鸣声,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