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
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
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

西湖忆语

王子猷爱竹,不问主人造门;陶渊明卧舆,遇酒便留道士。

况西湖胜概,擅东颍佳名。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良朋,乘兴有时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

  1.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王子猷爱竹,不问主人造访。王子猷是晋代人物。
  2. 陶渊明之卧舆:陶渊明卧躺的车驾,遇见美酒就留下与道士喝酒。
  3. 况西湖之胜概:何况西湖的优美景色。
  4. 擅东颍之佳名:擅长东颖的美名。东颖即东阳,是浙江省金华市的古称。
  5. 虽美景良辰:即使美景和好时光也比不了高会(盛大宴会)。
  6. 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清风和明月是属于闲暇的人。
  7. 并游或结良朋:同时游玩可以结交好朋友。
  8. 乘兴有时而独往:随着兴致有时会独自前往。
  9. 鸣蛙暂听:暂时聆听鸣蛙的声音。
  10. 安问属官而属私:何必问是官员的事情还是私人的事情。
  11. 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弯曲的水边流淌,可以一边饮酒一边吟诗。
  12. 至欢然而会意:达到了欢乐的境界而互相领会。
  13. 亦傍若无人:旁边好像没有人一样。
  14. 偶来常胜于特来:偶尔来往往胜于特意前来。
  15. 前言可信:以前的话是可以相信的。
  16. 所有虽非于己有:所有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所有的。
  17. 其得已多:获得的已经很多了。
  18. 因翻旧阕之辞:因此重弹旧日的曲调。
  19. 写以新声之调:用新的曲调来写。
  20. 敢阵薄伎:敢于展示微不足道的技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景抒情诗。作者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和自己的赏玩感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首联“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这是在回忆两位文人的故事。王子猷爱竹子,不问主人是否在家就敲门;陶渊明卧躺的车驾,遇见美酒就留下与道士喝酒。这两句都是形容他们对于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颔联“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这里提到了西湖的美景和东颖的佳名。西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东颖则是指东阳,是浙江省金华市的古称。这两个地方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让人向往不已。
    颈联“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这是在感叹美景良辰虽然多,但却不属于那些高会之人。清风明月总是属于那些闲人的,只有他们才能欣赏到这份宁静和美好。这里的“闲人”指的是那些远离世俗喧嚣,追求自然之美的人。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清风明月的魅力,享受到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展开描写,“并游或结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在这里,诗人提到了与朋友一起游玩的快乐和偶尔独自一人的孤独之感。鸣蛙的叫声偶尔能听到,但不必去关心那是属于官员的还是私人的。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尾联“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无人。”这是在表达达到欢乐境界时彼此领会的意思,好像周围并没有其他人一样。这里的“至欢”指的是非常开心和满足的状态。诗人在这种状态下能够相互理解和领会彼此的感受,仿佛周围没有其他人一样。这种默契的感觉是非常难得的,也是诗歌所要传达的重要情感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展示了一种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友情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