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闲觉入从容,叠嶂清秋度百重。
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
花村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瘦松。
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山行
马头闲觉入从容,叠嶂清秋度百重。
长见孤云能作雨,未应片水不藏龙。
花村几处连修竹,涧石谁家倚瘦松。
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
注释:
山中行走,感觉轻松自如。层层叠迭的山峰在秋色中穿越了无数次。
常常看到孤独的云彩能够形成雨水,但我认为每一片水面都不可能是隐藏的龙。
花村里有几处是相连的竹子,涧边的石头是谁家的?瘦弱的松树靠在何处?
我本无心追求名利,只希望像巢父、许由那样隐居山林,寻找我的踪迹。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自己的所见所感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马头闲觉入从容”,描绘了一幅诗人骑马行走在山间的景色,给人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第二句“叠嶂清秋度百重”,进一步描绘了山势陡峭,层峦叠嶂的景象。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山形容得如同千变万化一般。
第三句“长见孤云能作雨”,诗人观察到了天空中的孤云,认为它们有形成雨滴的可能。这里的孤云,可能是指飘浮在空中的云朵,也可能是指独自行走的行人。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未应片水不藏龙”,诗人进一步推测,即使是小溪中的水滴,也隐藏着龙的力量。这句诗采用了假设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隐藏的奥秘和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花村几处连修竹”,诗人来到了一个花村庄,看到了连成一片的修竹。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修竹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第六句“涧石谁家倚瘦松”,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条山涧旁。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座山石和一株瘦弱的松树。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石比作人,将松树比作人的行为,使整首诗更加形象生动。
最后一句“本若无心许明代,好寻巢许此韬踪”,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他认为,只要内心无欲求,便可以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巢许,指的是古代的两个隐士,他们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整首诗以山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的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想象,表达了他对生活中平淡而真实的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