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知学道,所得不造微。
老来衰拙甚,动与世俗违。
诗书束高阁,蓬藋掩坏扉。
自应车马绝,不待门墙挥。
注释:
三月十二日晚雨,因取渊明诗微雨洗高林清飙矫云翮之句定韵赋十诗。翌日雨未已,侄坦师来相招,时方赋六首。暮雨暗还舍,遂足十韵。
中年知学道,所得不造微。
老来衰拙甚,动与世俗违。
(中年)在中年时期知道学习道术,但是得到的却不是很深刻的道理。(老来)到了老年,学识和才能都变得很糟糕,往往和世俗的人格格不入。
诗书束高阁,蓬藋掩坏扉。
自应车马绝,不待门墙挥。
(诗书)被束放在高高的书架上,(蓬藋)遮住了破烂的门户。
(自应)应该、自然,(不待)不需要等待,(车马)指车辆马匹,(挥)指挥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晚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真谛和道德修养的追求。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第一句“中年知学道,所得不造微。”表明作者在中年时期开始学习道术,但是由于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并没有得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这里的“造微”是追求真理的意思。
第二句“老来衰拙甚,动与世俗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失望。由于年岁渐长,学识和才能都有所衰退,常常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这里的“违”表示违背、不同。
第三四句“诗书束高阁,蓬藋掩坏扉。”描绘了自己将诗书放置在高高的书架上,而蓬藋则覆盖了破损的门户,表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忽视和遗忘。这里的“高阁”和“坏扉”都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失落。
最后两句“自应车马绝,不待门墙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他认为只要内心有真正的修养和追求,就不需要依赖外在的物质条件和形式上的礼节。这里的“自应”和“不待”都表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强调的是内心的自由和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