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简钻研眼欲穿,读书何似夏侯玄。
文传可使纸增价,酒尽何妨尊屡眠。
唾落成珠皆至宝,笔耕有粟胜良田。
席珍尽足需时聘,经史何劳手更编。

蠹简钻研眼欲穿,读书何似夏侯玄。

蠹简:指书,这里用来形容书籍的陈旧和破旧。

夏侯玄:东汉时期的学者、文学家,以学识渊博著称。

译文:研究这些破旧的书籍,眼睛都要看穿了。与夏侯玄相比,读书又有何意义呢?

注释:蠹:蛀虫,比喻时间的痕迹或事物腐朽的过程。

赏析:首句“蠹简钻研眼欲穿”,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古籍的研究态度和程度,表现出他对于知识的热情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学者对于文献资料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句“读书何似夏侯玄”,是诗人在比较自己和夏侯玄的学习方式。夏侯玄以其博学多才而闻名于世,他的读书方法被后世学者所推崇。而诗人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读书方法的理解,认为读书应该更加注重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和背诵。

第三句“文传可使纸增价”,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在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学问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的内涵和价值。纸张的价钱可以通过印刷来提高,但是学问的价值却无法通过复制来增加。因此,学习和传承学问,应该注重其内在质量和价值。

第四句“酒尽何妨尊屡眠”,是对前几句的总结。在这里,诗人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对于学问的态度。他认为,即使没有酒了,只要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就可以继续学习。这种精神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第五句“唾落成珠皆至宝”,是对前几句的深化。在这里,诗人将唾沫比作珍珠,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和沉淀。他认为,每一次的积累和反思都会使知识变得更加珍贵,就像珍珠一样闪耀着光芒。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深刻理解和珍视。

第六句“笔耕有粟胜良田”,是对前几句的进一步展开。在这里,诗人将笔耕比作种植庄稼,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和敬仰。

最后一句“席珍尽足需时聘”,是对前几句的补充。在这里,诗人提到了一种珍贵的礼物——珍贵的席位。他认为,有了这个席位,就能够邀请到更多的贤能之士前来共襄盛举。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视。

第八句“经史何劳手更编”,是对前几句的总结。在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的态度。他认为,没有必要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编辑《经史》等经典著作。因为,这些经典的价值已经被人们所认可和传承,不需要再去进行繁琐的工作。这种认识体现了他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