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二千载,道统几欲坠。
濂洛暨关中,浚源接洙泗。
乾淳诸大儒,流派何以异。
无极而太极,性命发其秘。
先天而后天,理数稽其至。
四书共群籍,精微穷奥义。
五常与异端,辨析无遗旨。
谓教以渐进,谓功可直遂。
为说虽殊科,其归同一揆。
践修本诚敬,讲贯非口耳。
要在绝己私,浑然循天理。
启钥以抽关,发蒙而警聩。
后进有所宗,绝学得所继。
作者蔑以加,百世或可俟。
这首诗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的《题周濂溪书屋》。全诗共七十六个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二句):
寥寥二千载,道统几欲坠。
濂洛暨关中,浚源接洙泗。
第二部分(第三四句):
乾淳诸大儒,流派何以异。
无极而太极,性命发其秘。
第三部分(第五六八句):
先天而后天,理数稽其至。
四书共群籍,精微穷奥义。
五常与异端,辨析无遗旨。
谓教以渐进,谓功可直遂。
为说虽殊科,其归同一揆。
践修本诚敬,讲贯非口耳。
要在绝己私,浑然循天理。
启钥以抽关,发蒙而警聩。
后进有所宗,绝学得所继。
作者蔑以加,百世或可俟。
这首诗的大意是:经过漫长的两千年,儒家道统几乎要坠落了。濂溪和周敦颐,继承洙泗的渊源,开创了理学的先河。乾、淳年间的大儒们,各具特色,但理学的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从无极而太极,到天命与人性的关系,再到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规律,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后天的学问需要通过先天的理解来贯通。只有去掉自己的私心,才能够真正地遵循天理。理学的开宗明义就是诚意正心,这是一切学说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解。最后的结论是,理学虽然在历史上曾经一度中断,但现在已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这种思想将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