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披五戒如来佛,十年面壁坐天目。
归来满袖唯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
碧玉嶙峋烟雾堆,凿开混沌架突兀。
不鞭而来争献助,斩木指囷人不惜。
僧寮佛屋俱落成,撑空只欠涂金碧。
精庐不独为安身,海纳诸方禅悦食。
上人湛然一太虚,真觉端由真净得。
是心已证涅槃心,妙处岂容言语诘。
故于题扁发其机,要使人人个中觅。
学徒释侣有能然,从兹作祖而成佛。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法筵乃见龙象尊,天池且作鹍鹏息。
书来谓逮菊花期,莲社绅緌应毕集。
远师如肯致渊明,亦拟袖香跻丈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字阆仙,唐代诗人,人称“诗奴”。他与张籍友善,常去拜访。贾岛好谈禅理,其诗多写荒凉冷落之境,清奇幽峭,事理双关,意在言外。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自披五戒如来佛,十年面壁坐天目。

  • 披:接受、奉行。五戒:佛教中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说谎)、不饮酒。如来佛:佛教中最高的神祇,代表智慧和慈悲。面壁:指坐禅,静心修行。
  • 面壁:指闭目打坐,冥思苦想,以求得道。
  • 天目:天眼,即佛眼或天眼,指能洞察一切的慧眼。

归来满袖唯白云,徒得声名喧世俗。

  • 归来:归隐山林,远离尘世喧嚣。
  • 唯白云:只有白云,象征高洁的志向。
  • 徒得:只能得到,意味着空有名声而实际并未有所作为。
  • 喧世俗:喧嚣的世俗生活。

碧玉嶙峋烟雾堆,凿开混沌架突兀。

  • 碧玉嶙峋:形容山峰苍翠,岩石嶙峋。
  • 烟雾堆:云雾缭绕,如同烟雾般堆积。
  • 混沌:宇宙未成形前的模糊状态。
  • 架突兀:架起,支撑。突兀:突然高大、突出的样子。

不鞭而来争献助,斩木指囷人不惜。

  • 不鞭而来:没有受到鞭策而主动前来。
  • 竞献助:争相提供帮助。
  • 斩木指囷:用斧头砍木头,比喻做事果断。
  • 人不惜:人们毫不吝啬,愿意付出努力。

僧寮佛屋俱落成,撑空只欠涂金碧。

  • 僧寮佛屋:僧人的住所和佛像供奉的地方。
  • 撑空:这里指寺庙建筑宏伟,足以撑起天空。
  • 只欠涂金碧:只缺少装饰,使其更加华丽。

精庐不独为安身,海纳诸方禅悦食。

  • 精庐:精致的小楼,这里指僧人的住所。
  • 安身:居住在这里能得到安宁。
  • 海纳:包容一切,广泛接纳。
  • 禅悦食:禅修的乐趣和饮食。

上人湛然一太虚,真觉端由真净得。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湛然一太虚:形容僧人心境澄澈,如同虚空一般。
  • 真觉:真正的觉悟。
  • 端由:完全由于。
  • 真净得:真正的清净和觉醒。

是心已证涅槃心,妙处岂容言语诘。

  • 是心:指内心的觉悟,已经达到了涅槃的境界。
  • 涅槃:佛教中的最高境界,即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 妙处:美妙的境地或道理。
  • 言语诘:用言语难以解释或询问清楚。

故于题扁发其机,要使人人个中觅。

  • 故于:因此,所以。
  • 题扁:在墙壁上题写匾额。这里指书写匾额来启示人们。
  • 机:契机,关键。
  • 人个中觅:在每个人的内心寻找答案。

学徒释侣有能然,从兹作祖而成佛。

  • 学徒:徒弟。释侣:同和尚结伴而行的出家人。
  • 能然:能够这样做。
  • 从兹:从此,从现在开始。
  • 作祖:成为一代宗师或领袖。
  • 而成佛:最终达到佛的境界。

大展坐具阐道场,胜地名山须卓锡。

  • 大展:展开,展示。
  • 坐具:用于坐禅的用具。
  • 阐道场:阐述佛法的场所。
  • 胜地名山:风景秀丽的地方。卓锡:在山上建寺,用锡杖指示方向。

法筵乃见龙象尊,天池且作鹍鹏息。

  • 法筵:法事或法会。龙象尊:佛教中以龙和象象征尊贵和庄严。
  • 天池:佛教中用来洗涤烦恼的水潭。
  • 鹍鹏息:像鹍鹏一样栖息。

书来谓逮菊花期,莲社绅緌应毕集。

  • 书来:书信到来。
  • 逮:及,到。
  • 菊期:赏菊的时间。
  • 莲社:佛教中的一种社团组织,成员以莲花为饰,定期聚会。绅緌:官员的冠带,这里指参加集会的人。毕集:全部聚集。

远师如肯致渊明,亦拟袖香跻丈室。

  • 远师:远处的师傅,即指贾岛本人或其他有成就的僧人。
  • 致渊明:向陶渊明学习,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 袖香:携带香气,这里比喻携带知识或教化他人。跻丈室:登上丈室,即登坛讲经说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