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邑阻登门,因风辄寄声。
方驰咫尺牍,已奠两间楹。
模仿楚人些,摩挲白傅铭。
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

【注释】

挽常蒲溪端明二首:这是两首怀念同僚友人的悼亡诗。

异邑阻登门:因为远隔异地,故难以登门拜访。

因风辄寄声:因风致意,即托人捎带问候。

方驰咫(zhǐ)尺牍(dú):刚刚展开书信,距离只有一尺的距离,形容书信往来非常频繁。咫尺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等于一市尺,约合今19.8厘米。

已奠两间楹:已经将祭品放置在两间屋子的横梁上,指祭礼已经备好。

模仿楚人些:仿效楚人的哀思。“些”是古汉语助词,这里用作动词,表示模拟、效仿。

摩挲白傅铭:抚摸着白居易的碑文,即在白居易墓前作吊文。

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贞元朝的官员们,现在已是几代人了,他们感慨伤怀之情,难以抑制。

【赏析】

《挽常蒲溪端明二首》是唐代大诗人王建创作的悼亡组诗,这两篇作品是作者与友人常蒲溪的友谊写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切的思念和哀悼。全诗共四句,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友情长存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第一首诗中,“异邑阻登门,因风辄寄声”,表达了因为距离遥远,无法亲自拜访而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驰咫尺牍,已奠两间楹”,描述了虽然书信往来频繁,但距离仍然遥远,无法相见。“模仿楚人些,摩挲白傅铭”,则表现了作者在祭奠朋友时,如同楚人般悲痛,并模仿白居易的碑文来表达对朋友的哀悼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也展示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第二首诗中,“贞元朝士几,三叹重伤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友人感到无比痛心,仿佛经历了三代人的变迁,感叹时光荏苒。“因风辄寄声,方驰咫尺牍”,再次强调了书信往来的频率,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已奠两间楹,摩挲白傅铭”,则描绘了作者在祭奠朋友时,如同楚国人一般悲伤,并模仿白居易的碑文来表达对朋友的哀悼之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也展示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朋友的怀念和哀悼,展现了两人的深厚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