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有许兴亡恨,出自煌煌入涸阴。
惆怅雪花如席处,见梅时节又伤心。

【注释】

兴亡:国家兴衰。

涸阴:指干涸的河床。

席:铺在雪地上,供人坐卧。

伤心:因感伤而落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黄立轩梅诗十首中的一首所作的和作。全诗句句写梅,但并不单纯咏梅,而以兴亡恨、入涸阴等词来烘托。开头两句点明题意,指出古今多少兴亡之感,都寄托在梅花身上。第三句化用“席地以坐”这一典故,说明诗人与友人一起赏梅时,看到雪花飘落,不禁想起梅花盛开时节,又增添了伤感之情。最后两句则进一步点出兴亡之感。

《立轩梅诗》十首都是借梅自喻,抒发身世之感。其中“立轩”是指黄立轩,“十首”指这十首诗。黄立轩字立轩,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曾任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著作甚丰,流传下来的诗文有四百余篇。此诗即是其中之一。

首联:“古今有许兴亡恨,出自煌煌入涸阴”,意思是说历史上有许多兴亡之感,都在这些耀眼夺目的东西里。这里所说的“东西”,指的是那些辉煌一时而后却消失无踪的东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类兴亡更替的感慨。

颔联:“惆怅雪花如席处,见梅时节又伤心。”意思是说,在雪花纷飞的寒冷之地,人们席地而坐,欣赏着梅花的美态,但又因为世事无常,这种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持久。这里的“席地以坐”是一个典故,源自古代的一种习俗,即人们在雪地上铺上席子,坐下来休息。而“见梅时节”则是指在梅花盛开的季节。

颈联:“千古英雄成底事?只教流水落花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惋惜之情。他认为,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但他们的成就却往往被遗忘,最终只能化为流水和落花,随风飘散。这里的“底事”指的是事情的原委,即为什么他们不能留下更深远的影响。

尾联:“谁言江左独多才,千古江山付逝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的人的感慨。他反问道:“谁说只有江南地区才能孕育出人才呢?然而,千古以来,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江山如今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这句话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