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词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宝。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经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送定师南游
营营学佛徒,皆喜訾吾道。
怜师独异群,儒艺知探讨。
诵诗三四章,往往见词藻。
玉璞在琢磨,不难成至宝。
知予本好古,身服仁义老。
勤请送行诗,安足慰枯槁。
别时汝颍路,凉叶经秋早。
南游何当还,江潭无限好。
注释:
- 营营学佛徒:形容众多学习佛法的人。
- 皆喜訾吾道:他们都喜欢批评我的信仰。
- 怜师独异群:我怜悯老师与众不同,他有自己的见解和追求。
- 儒艺知探讨:儒家的学问和技艺都有所涉及。
- 诵诗三四章:诵读诗歌,反复练习。
- 词藻:这里指的是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 玉璞在琢磨:比喻人的品质就像未经打磨的玉石,需要磨练才能成为真正的美玉。
- 知予本好古:我知道您一向喜爱古代文化。
- 身服仁义老:您的身体力行,遵循着仁义之道。
- 勤请送行诗:多次请求给我写诗送行。
- 安足慰枯槁:这些诗歌怎么能安慰我这干涸的心呢?
- 别时汝颍路:分别的时候,你们从汝州到颍州的路上。
- 凉叶经秋早:秋天的叶子已经变黄了,天气开始转凉。
- 南游何当还:您什么时候能回来呀?
- 江潭无限好:江南的江水和山泽,景色非常美丽。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通过描写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他未来的美好祝愿。首联点明主题,表达了对所有学佛之人的不满;颔联则突出了送别的对象——一个与众不同、深得儒家之学的友人;颈联以生动的比喻,赞美了友人的高洁品质;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