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寡俦侣,年荒值冬迫。
膝下有啼寒,瓶中无储积。
岂不展转思,自欠经营策。
儒冠匪谬误,赋性素褊窄。
渊明疑夙世,荷锄心便适。
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
一翁尚凄凉,六秩困行役。
家贫病难愈,诗苦发全白。
昨来叩我门,偶往比邻宅。
闻语亟倒屣,已去倏无迹。
知君怀百忧,虽出难久客。
从今幸安居,况有旧泉石。
清晨过穷庐,竟夕话畴昔。
逝者已云远,相期守枯瘠。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学者韩愈的《送高闲人下山》。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翻译:

我老寡俦侣,年荒值冬迫。
膝下有啼寒,瓶中无储积。
岂不展转思,自欠经营策。
儒冠匪谬误,赋性素褊窄。
渊明疑夙世,荷锄心便适。
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
一翁尚凄凉,六秩困行役。
家贫病难愈,诗苦发全白。
昨来叩我门,偶往比邻宅。
闻语亟倒屣,已去倏无迹。
知君怀百忧,虽出难久客。
从今幸安居,况有旧泉石。
清晨过穷庐,竟夕话畴昔。
逝者已云远,相期守枯瘠。

注释及赏析

1. 开头两句

  • 我老寡俦侣(我年纪渐长没有伴侣): 描述了诗人因年老而感到孤独。
  • 年荒值冬迫(年岁荒废,冬天即将到来): 暗示了诗人在季节交替之际感受到的冷清和寂寞。

2. 第三句到第七句

  • 膝下有啼寒(家中孩子因寒冷哭泣): 反映了诗人家中子女因寒冷而受苦的情况。
  • 瓶中无储积(家中缺乏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揭示了诗人家庭经济困难的状态。
  • 岂展转思,自欠经营策: (难道只是辗转思考,自感不足于筹划吗?)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和无奈。
  • 儒冠匪谬误,赋性素褊窄: (虽然身披儒者的冠帽,但并非妄自尊大,而是本性偏狭) 指出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 渊明疑夙世(陶渊明怀疑前世):引用陶渊明的故事,表示自己可能与古人一样,有着超脱世俗的情怀。
  • 荷锄心便适(手持锄头,心情舒畅):用农活比喻生活,表达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3. 第八句到第十三句

  • 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我感叹四个朋友,却看到三个已经化为鬼魂):表达了对朋友们逝去的哀悼和感慨。
  • 一翁尚凄凉(一个老人依然显得凄凉):描绘了一个老者依旧承受生活的艰辛。
  • 六秩困行役(六十岁了还被逼迫着四处奔波劳作):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境遇。
  • 家贫病难愈,诗苦发全白:描述家庭的贫困以及疾病带来的痛苦。
  • 昨来叩我门,偶往比邻宅。(昨天来找我,偶然路过邻居家):通过拜访邻里显示自己仍然关注社会和友人的安危。
  • 闻语亟倒屣,已去倏无迹(听到脚步声急忙整理鞋子,然后发现人已经消失):表现出对友人突然离去的惊讶和不舍。
  • 知君怀百忧,虽出难久客:理解你心中装着诸多忧虑,即使暂时离开了这里也难以长久。

4. 第十四句到第十七句

  • 从今幸安居(希望从此能有一个安定的住处):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
  • 况有旧泉石:拥有旧日的山水园林,意味着曾经的生活美好。
  • 清晨过穷庐,竟夕话畴昔:描述在破败房屋中度过整个夜晚的情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孤独。
  • 逝者已云远:表示逝者已离世,留下的只有回忆。
  • 相期守枯瘠(我们约定共同守护这片荒芜之地):表明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承诺。

结语

  • 此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力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