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天香细,无端人意疏。
重阳把杯者,今夕尚来与。
白羽摇依旧,黄裳笑反初。
知时自凡俗,冷暖欲焉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对诗句进行逐句的赏析,注意从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分析。

此诗为重阳节时所做。首联两句说菊花不改其天香细,却遭人疏薄,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处境相合。颈联两句说重阳佳节,菊已盛开,饮酒赋诗者仍不少;而自己虽然也把一杯美酒斟在杯中,但今夕之来,还是不如往年。尾联两句以反跌之笔抒发感慨:菊花是懂得时俗变化而随顺俗尚的,它冷暖自知,无所怨尤。

译文:

九月十日这天,菊花没有改变它的芳香细长,但却没有人欣赏它,这是由于人们不了解它。重阳节这一天,把酒杯举起来的人很多,但今晚我仍然要喝酒赋诗。白色的羽毛摇曳不衰,黄色的衣裳依然欢笑着。知道这个季节的习俗和时事的变化,冷暖自知,没有什么可怨恨的。

注释:

九日:①指重阳节。②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赏菊等风俗。③指菊花。④泛指花卉植物。⑤指酒。⑥古代一种乐器,形似笛而小,用竹制。⑦比喻人的品格或行为。⑧形容人的脸色或表情。⑨指菊花的颜色。⑩指菊花的形状。⑪形容人的心情或神情。⑫指菊花的姿态。⑬指菊花的味道。⑭指菊花的特性。⑮比喻人的风度和气度。⑯指人的品行。⑰比喻事物的性质或特点。⑱泛指草木。⑲指酒的颜色。⑳泛指菊花的颜色。㉑泛指菊花的形态。㉒指菊花的形状。㉓泛指菊花的气味或气味特征。㉔泛指菊花的味道。㉕泛指菊花的特点。㉖泛指草木的特性。㉗泛指花的颜色。㉞泛指花的形状。㉟泛指花的气味或气味特征。㊱泛指花的味道。㊲泛指花的特性。㊳泛指草木的特性。㊴泛指花草的颜色。㊵泛指花草的气味或气味特征。㊶泛指花草的形状或颜色。㊷泛指花草的气味或味道。㊸泛指草木的气味或味道。

赏析:

《九日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重阳节,即重九节。公元759年(唐肃宗上元元年)秋,安史之乱仍在继续蔓延,杜甫在长安西北的长陵营一带避难。此时诗人心情抑郁,他写了这首诗寄寓自己的情怀。

首联两句写菊花虽香细,却不为人所重视,这是借菊自喻,暗指自己受排挤、不受重视的处境。颔联两句写重阳佳节,饮酒赋诗的人很多,而自己虽把杯斟满,但今日之夜仍然无人前来共酌。颈联两句写菊花随风摇曳,黄裳笑傲初开,表现了菊花不畏冷嘲恶语的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尾联两句写菊花冷暖自知,不会因别人的冷眼而动容哀怨,表现出菊花的豁达胸襟。全诗借菊抒怀抱,借物喻人事,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仍坚持操守,保持高洁人格,不被世俗污染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