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昌文化,无人叹陆沈。
诸公自才杰,吾道正山林。
紫盖三年绿,沧波万里心。
长安岂无路,尘起污瑶簪。
诗句释义:
- 昭代昌文化:昭代,指唐朝时期。昌文化,繁荣的文化。
- 无人叹陆沈:陆沈,比喻人才不被重用,沉沦。没有人因此而感到叹息和悲哀。
- 诸公自才杰:诸公,泛指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自才杰,他们自己都是才华横溢的杰出人物。
- 吾道正山林:我(作者)的人生道路是在山林中度过的。
- 紫盖三年绿:紫盖,古代一种植物。三年间,即三年的时间。绿,生长绿色。
- 沧波万里心:沧波,沧海。万里心,形容心中的思绪像万里之远的大海一样宽广。
- 长安岂无路:长安,古代都城,今西安。岂无路,难道没有出路?
- 尘起污瑶簪:尘起,尘土飞扬。瑶簪,精美的头饰。这里比喻自己的名誉受到了玷污。
译文:
唐朝文化繁荣兴盛,没有人因此而感叹人才被埋没。各位文士都是才华横溢的俊杰,我的道路却在山林之中。虽然只有三年的时间,但我的心仍然在广阔的世界中游荡。长安城中难道就没有出路?我的名誉却因此受到了玷污。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唐朝文化繁荣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感慨。诗人认为,尽管唐朝是一个文化艺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但社会上却没有人因为人才被埋没而感到遗憾或悲哀。相反,许多有才华的人反而因为不被重用而在山林中度过余生。诗人对此表示出深深的遗憾和不满。
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他曾经在朝廷中任职,但在朝廷中的职位并不是他所向往的。于是他选择退隐到山林之中,过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然而,即使他离开了官场,他的名声却被玷污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场的失望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唐朝社会的描绘和自身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它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反映历史和文化现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