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绕蓬居不计株,水仙数畹斗芳腴。
竺卿白业二香妙,世界红尘一点无。
可比远公莲社胜,应嗟陶令菊园芜。
炉薰清鼻茗浇舌,月浸松窗对结趺。
诗句释义与赏析#### 首句:梅绕蓬居不计株
- 注释:梅花环绕在竹子卿的小屋周围,仿佛没有计算有多少株。
- 赏析:此句描绘出一种幽静雅致的景象,梅花如同诗人的朋友,不计较小屋的大小,随意而自在地围绕其周。”不计株”表达了梅花对小屋主人的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反映出小屋虽小,但因有了梅花的陪伴而显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第二句:水仙数畹斗芳腴
- 注释:几畦的水仙花盛开,争奇斗艳,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 赏析:此处通过”数畹”和”斗芳腴”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水仙花的繁盛景象。水仙花以其独特的芬芳吸引了众多目光,如同一场盛大的花事,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和美丽。
第三句:竺卿白业二香妙
- 注释:指的是竺卿,即竺法明禅师,他的白业(即修行)和二香(即佛教中的两种美德,清净和忍辱)达到了极致。
- 赏析:这句诗赞颂了竺法明禅师高深的修行成果和他所具有的高尚德行。在这里,“妙”字强调了这些品质对于修行者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禅修的高远境界,也暗示了只有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体会到世间的美好。
第四句:世界红尘一点无
- 注释: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之中,唯有禅宗的修行可以让人超脱尘世的纷扰,找到内心的宁静。
- 赏析:此句表明,尽管外界环境充满诱惑和纷扰,但只要坚持修行,就能超越这一切,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一点无”用来形容世界的繁杂与修行人心灵的清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修行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五句:可比远公莲社胜
- 注释:远公是晋朝著名高僧慧远的别名,他在庐山结庐为僧,建立了莲社。
- 赏析:这句诗通过将诗人的小屋与远公的莲社相比较,突出了作者所处环境的清幽及其与佛法的紧密联系。莲象征着纯洁和高尚,因此这里也隐喻着作者内心世界的纯净无暇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
第六句:应嗟陶令菊园芜
- 注释:陶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曾于宅中种菊,自称为“五柳先生”。
- 赏析:此句借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对现代社会中人们过于注重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追求的遗憾。菊花象征着隐逸的生活,此处则暗指如果陶渊明生活在今天可能会因为过度追求物质而荒废了自己的菊园。这反映了诗人对现代生活的一种忧虑和批评。
第七句:炉薰清鼻茗浇舌
- 注释:诗人通过炉烟熏香和茶水的香气来提升自己的感官体验,同时让茶叶的香气沁入心脾。
- 赏析:这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感官享受的追求。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通过简单的仪式来提升生活的品味。同时,这种追求也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第八句:月浸松窗对结趺
- 注释:夜晚,月光洒进松木窗框,映照出诗人静坐打坐的影子。
- 赏析: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月光照在松木窗上,映出了打坐者的身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寻求心灵平和的状态。通过“月浸”这一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意境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