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角封疆几废兴,壶中日月尽分明。
世间多少不平事,只有心平处处平。

【注释】

无题二首:本篇是作者的组诗,其中一首为《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另一首为《秋兴(其一)》。

蜗角封疆:指蜗牛壳角尖上所画的疆域,用以比喻极小的领土。

壶中日月:指在瓶子里的阳光和月亮。

【译文】

蜗牛角上的一点地方,也足以划分出自己的领土,但国家大事却由大臣们决定。

瓶中的阳光和月光照在瓶壁上形成明暗的对比。

世上有许多不公正的事,只有心境平和的人才能处处感到平静。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此时李商隐任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知制诰等职。诗人以“心平”二字作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认为“世间多少不平事,只有心平处处平”。这是李商隐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此诗亦然,诗人以“蜗角”、“壶中日”与“瓶外天”之比作喻,表达了对世事纷争的厌倦,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一句“蜗角封疆几废兴”,以蜗牛角尖上所画的疆域来比喻国家大事。蜗牛角上画的疆域虽然很小,但却能划分出自己的领土,由此引申为国家大事往往因大臣们的争斗而废兴。这一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象征意味。诗人以“蜗角”与“封疆”相对照,将国家大事与个人小事相提并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看法。

第二句“壶中日月尽分明”,则以瓶中的阳光和月光照在瓶壁上形成明暗的对比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认为,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如同瓶中的阳光和月光照在瓶壁上形成明暗的对比一样,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应当被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第三句“世间多少不平事”,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世事的关注。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正是他对于世事纷争的厌倦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世间有许多不公正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内心平和,就能够处变不惊,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尾联“只有心平处处平”,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总结。诗人认为,只有当我们的内心真正变得平和时,才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这种心境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还能够使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与满足。

这首诗通过“蜗角”与“封疆”的比喻以及“壶中日月”与“瓶外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于“世间多少不平事”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世事纷争的厌倦以及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