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称无我,老氏贵不仁。
存心一邻虚,去道万由旬。
入俗权立圣,达空安取真。
摩诘非有法,还公本来人。

【注释】

次韵奉答君实问禅:这是苏轼在《与王定国书》中所写的一首和诗,是回答王定国关于禅理的问难。这首诗是苏轼对王定国的答复,所以叫“次韵”。

仲尼(zōng ní):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氏: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朝时楚国苦县人。孔子和老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所以称他们为“仲尼”、“老氏”。

存心一邻虚:存心:指心性;一邻虚:指佛家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境界,即一切皆空,一切法无我。

去道万由旬:去道:指修行佛教要离开世间法,超脱尘世,达到涅槃。万由旬:由旬,印度长度单位,1由旬等于40里。万由旬,即40万里。

入俗权立圣:权立:权宜之计;圣:指佛教中的“圣人”。意思是说,佛教徒要入世行善,权宜之计,立地成佛。

达空安取真:达空:通达佛家的“真空”,也就是悟到万物本空之理;安取真:安,安定;取真:取得真理。意思是说,佛教徒只要通过修行悟到万物本空的道理,就可以得到真理了。

摩诘非有法:摩诘,唐代著名画家张璪的号,这里指禅宗六祖惠能。有法:即有形、有相之法。意思是说,禅宗六祖惠能主张不立任何形相之法,而应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还公本来人:还公:指禅宗六祖惠能还俗后所起的法名叫慧能。本来人:佛家语,指本性。意思是说,禅宗六祖惠能主张回到本性,不要执著于一切有形、有相之法。

赏析: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当时苏轼被贬黄州,他的朋友曾巩也来到黄州探望他,他们之间经常就佛教问题进行讨论。曾巩曾向苏轼请教关于禅理的问题,苏轼便作此诗以答之。全诗围绕佛教的“空”“无我”等观念展开议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