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道贫原宪,传经老伏生。
声名徒自振,心虑淡无营。
废卷多怀古,衔杯靡吝情。
思君最深处,始卒尽纯诚。
【解析】
郑闳中,字子华,南宋诗人,著有《诚斋易传》等。其诗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语言朴实无华。此诗为挽词,作者在悼念亡友时,既赞其人品又叹其早逝,情真意切。全诗八句,每句七个字,节奏匀称,平仄相间,声律协调。前四句写郑闳中为人清贫,学问渊博;后四句写郑闳中辞世,人们怀念不已,对其人格的崇敬,对其才华的惋惜。
【答案】
(注释)①守道:守正道,即不偏不倚,正直无私地做官。②贫原宪:贫寒如原宪(孔子弟子)。③传经:传授经学。④心虑:指心思。⑤靡吝:没有吝啬的意思。⑥思君最深处:思念你最深的地方。⑦始卒:始终。⑧纯诚:纯真诚挚的感情。⑨衔杯:含着酒杯(指饮酒)。⑩思君最深处、始卒:这两句是说:最深切地思念你的地方和始终对你忠诚的感情。
译文:
你坚守正道,贫穷像原宪一样;传授经学,年迈像伏生那样。
名声虽然显赫,但心里却淡泊名利;放下书卷的时候,常常怀念古圣先贤。
酒宴上频频举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毫无顾忌地畅饮。
最深处思念你的地方,始终对你真诚无比。
赏析:
这首诗是郑闳中为好友王介甫写的挽词。郑闳中与王介甫是至交好友,王介甫曾以“文章政事,一以贯之”自诩。王介甫去世后,郑闳中十分悲痛,作这首挽词来悼念他。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郑闳中的品格:守正道,清贫,好学。“守道贫”表明他的操守高尚,不慕荣利,不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良心;“传经老伏生”则表明他的学识渊博。
后四句主要写郑闳中辞世后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声名徒自振”是说,郑闳中的名声很大,但他从不因此而骄傲,也不因此炫耀自己。“心虑淡无营”,表明他的心思非常淡泊,没有一点功利之心。“废卷多怀古”,表明他经常翻阅古籍,从古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衔杯靡吝情”表明他喜欢喝酒,而且喝得很豪爽,没有什么顾虑和拘束。“思君最深处”,表明他在思念朋友的时候,总是想起最值得怀念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朋友。“始卒尽纯诚”表明在他生前对朋友的尊敬和怀念,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整首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