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无心自后凋,此心无物更寥寥。
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
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

和子华见寄

松柏无心自后凋,此心无物更寥寥。

伯夷岂是归周晚,孟子空嗟出昼遥。

谈道每嗤犹有待,当官常欲取非招。

荒园寂寞无谁语,兰菊幽香没艾萧。

逐句释义:

  1. 松柏无心自后凋: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随波逐流,即使环境变化,也能保持初心不改。
  2. 此心无物更寥寥:表达一种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的心态。”无物”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简单,”更寥寥”则形容这种状态的孤寂和稀少。
  3. 伯夷岂是归周晚:引用了历史人物伯夷(商末孤竹君长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的故事,批评某些人晚年才回归本行或改变立场的行为。
  4. 孟子空嗟出昼遥:提到孟子(孔子弟子),此处借指那些空有理论,但在实际行动上缺乏远见和决心的人。”空嗟”表示徒有虚名而无实际行动。
  5. 谈道每嗤犹有待:表达对某些言论或行为虽看似正确,实际上却仍需不断修正或完善的批评态度。
  6. 当官常欲取非招:批评某些人在追求官职时,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而不是通过正当途径。
  7. 荒园寂寞无谁语:描绘了一个荒凉无人的园林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冷漠与人际关系的疏离。
  8. 兰菊幽香没艾萧:以兰花和菊花的香气来比拟君子的高洁品格,而艾蒿(一种香料)和萧条的萧声则暗示了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态度和行为,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的批评和不满。通过对松柏的描述,传达了坚持原则、不为外界所动摇的精神;通过伯夷和孟子的引述,批评了那些违背原则、随波逐流的行为;通过讨论政治和道德,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有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