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公举世几何人,八十年龄自在身。
处俗不绕诸有相,持心肯受一微尘。
逢僧便出衣中宝,待士多陈席上珍。
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
答李正议见贻
我像公那样举世能有几多人,八十岁高龄仍自在身。
处于俗世不追求世间相,坚持心志肯受一微尘。
遇见僧人便拿出衣中宝,待士多呈席上珍。
火宅未须生厌苦,不离当处岂非神。
译文:
像像你这样的高人在世上又能有几人?你已经八十岁了,依然保持着自由自在的状态。
你在世俗中却不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坚守自己的内心,接受一切细微的事物。
你遇到僧人时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宝物与他们分享,而对待有才华的人则常常向他们请教。
你住在火宅之中并不感到厌倦和痛苦,因为你知道,只要不离开当下的环境,你就仍然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注释:
- 如公举世几何人:意思是说像我这样的人在世上又能有多少呢?
- 八十年龄自在身:意思是说我已经八十岁了,但是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 处俗不绕诸有相:意思是说我在世俗中却不追求外在的名利。
- 持心肯受一微尘:意思是说我的心坚守着对任何事物的接受,哪怕是最微小的尘埃。
- 逢僧便出衣中宝:意思是说遇到僧人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珍藏的宝物与他们分享。
- 待士多陈席上珍:意思是说对待有才华的人则常常向他们请教。
- 火宅未须生厌苦:意思是说即使在火宅之中也不需要感到厌恶和痛苦,因为我深知只要不离开当下的环境,我就仍然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通过描述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首先,诗人以“如公举世几何人”开头,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的认知。然后,他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展现了他的豁达和洒脱。例如,他在世俗中却坚守着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也是淡然处之。此外,他还提到了他在与人交往时的行为举止,比如遇到僧人时会毫不吝啬地分享自己的珍贵物品,对待有才华的人则会虚心请教。最后,他用“火宅未须生厌苦”来总结自己的人生态度,强调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不离开当下的环境,他就仍然是个神一样的存在。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