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覆西郊,气象凄以冽。
夜雨朝不止,冰霰相缠结。
南堂何萧条,散秩坐超忽。
颓然附炉炭,两髁冷如铁。
俯念田家苦,罹此寒事切。
北风卷平野,茅屋左右穴。
驱牛入门去,爨下火明灭。
场功始云毕,贫不具衣褐。
况无酒与羔,岁时相劳悦。
高咏七月诗,伤哉愁心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郊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2句:愁云覆盖西郊,天气寒冷而凄凉。
- 注释:愁云指的是阴云密布的天空,西郊则指西边的郊外。这句描述了天气阴沉和天气带来的凄凉感觉。
第3-4句:夜雨不断,早晨也未停止,冰霰交织在一起。
- 注释:夜雨和早晨的雨都未停歇,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冰霰则是指冬天降下的冰晶,它们相互纠缠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象。
第5-6句:南堂变得非常萧条,官员已经离职不再办公。
- 注释:南堂是古代官员的住所,现在显得空旷而冷清。官员已离职不再办公,这反映了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个人境遇的艰难。
第7-8句:颓然倚靠炉火旁,两腿像铁一样冷。
- 注释:形容自己身体感到极其寒冷,无法忍受。这里可能还隐含着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失望。
第9-10句:低头想到农民的苦难生活,遭遇这样的寒冷天气确实让人感到痛苦。
- 注释:农民在寒冷的环境中劳作,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这里的“寒事”指农民在冬季的农活,如播种、收割等。
第11-12句:北风席卷田野,茅草屋顶被吹得四处塌陷。
- 注释:北风强劲,使得田野上的茅草屋顶被吹垮,表现出自然界的力量之大。
第13-15句:驱赶牛只进入家中,屋中火苗闪烁不定。
- 注释:牛是被赶入家中取暖,但屋内的火源不稳定,可能是因为燃料不足或者风大的原因。
第16-17句:农事刚刚结束,但农民却未能穿上保暖的衣服。
- 注释:农事结束后,农民们仍穿着单薄的衣服,说明他们的生活条件艰苦,没有多余的物资来购买保暖衣物。
第18-20句:何况没有酒和羔羊招待客人,一年到头只能自给自足。
- 注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计困难的同情,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的无奈。
第21-22句:高吟七月诗篇,心中忧愁难平。
- 注释:七月通常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诗人在这里吟诵关于这个季节的诗句,可能是为了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忧伤。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偏远乡村的景象和人物状态,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困苦以及社会的不公。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担忧。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杜甫作为一个文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