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何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公孙孝子 - 此句可能指代一个名叫公孙孝的男子,他因孝顺而闻名。
- 丧期著常数,在古固有之 - 丧期是指人死后的服丧期限,古代有固定的丧期制度。
- 嗟嗟三季后,礼让俗亦衰 - 三季通常指的是东周后期到战国初期,这一时期的礼法逐渐衰落。
- 亲亡有不葬,况问功与期 - 如果亲人去世了却不进行安葬,那么对于守孝的期限(功与期)也就无所谓了。
- 公孙布衣士,未免寒与饥 - 公孙孝子是一个衣着简陋、生活清苦的士人。
- 生兮已不恤,死者吾敢欺 - 活着的时候不关心,死了又有什么资格欺骗世人呢?
- 孝生因其心,礼大实以时 - 孝道应该从内心出发,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而行。
- 挺然颓俗内,独以古自为 - 他挺直地对抗世俗的堕落,坚持自己的传统价值观。
- 萧萧天平山,松柏有馀悲 - 天平山的松柏因为天气寒冷和风雨侵蚀而显得更加苍翠,这里的“馀悲”可能是指松柏在风霜中依旧坚韧不拔,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哀思。
- 何以表懿行,刻此无愧辞 - 我们用什么来表达他的孝行,没有遗憾的言辞可以形容。
赏析: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以其诗画兼长的才艺著称。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晚年所作,通过对公孙孝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行为和社会风气的忧虑以及对坚守传统的赞扬。诗中通过对比古代的丧礼习俗和现代社会的堕落,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和时代变迁下人们应有的责任。王维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