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
肖象即当年,忘言非翼世。
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

【注释】

宝应寺:在河南洛阳市。

肖象:指塑像。

翼世:传布四方。

一奠:献上酒食祭品。

清风肃然至:清风凛然,令人肃然起敬。

【赏析】

这是一首游宝应寺的诗。《全唐风雅》收这首诗时题为“游龙门”,题下自注云:“宝应寺也。”“宝应寺”在河南洛阳市。这首诗是诗人游宝应寺时的即兴之作。

开头两句写宝应寺的庄严雄伟:远人乘化往,生死不为累。意思是说:游人乘着仙气飞逝而去,生死都不放在眼里。这里的“宝应寺”是指宝应寺,并非指“龙门”(山名)。

三、四句写宝应寺的壮丽景象,塑像栩栩如生,神态逼真;诗人来到宝应寺,仿佛见到了当年的塑像。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汉末,曹操曾梦见关羽来求见自己,关羽托梦告诉曹操:“我兄刘备不知下落,您若见到我的塑像,就告诉我他在哪里?”曹操醒来后,果然在梦中看到了关羽的塑像,于是派人寻找刘备,终于找到了刘备,并让他做了蜀汉皇帝。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记忆犹新。

五、六句写诗人来到宝应寺时的情景:一奠祠下觞,清风肃然至。意思是诗人来到宝应寺时,先向塑像献上酒食祭品,然后清风肃然地来到了他的身边。这里的“祠”是指塑像供奉的地方。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忘言非翼世,萧然有清风。意思是说:诗人来到这里,忘记了言语,仿佛与天地同存,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仿佛得到了天地的馈赠。这里的“萧然”是指诗人的内心世界,而“清风”则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