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万里心”是苏轼的词作,该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在这段时期,苏轼被贬谪到杭州担任通判,在那里他经常游览西湖附近的风景,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
这首《望江南·阑干万里心》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品:
阑干西畔花未尽,独倚金尊待清酒。
天边风雨生新恨,为问青门^{①}几度雨?
醉眼蒙笼愁欲起。
这句“阑干西畔”指的便是西湖南面,即苏轼经常前往游览的地方。“花未尽”,说明这时是春天,在温暖的气息中观赏初放春芽和湖边盛开的各种花朵也正是一种美好的景象。“金樽”,古代特指贵重之物,“独倚金尊”的意思是独自倚靠着酒杯。这里“清酒”则指的是好喝的,有文化的美酒。
“阑干万里心”一句的意思是:我对西湖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喜爱和羡慕, 可以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内心的忧思、愁叹以及他对理想的憧憬、远大的愿景。苏轼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个人的宇宙意识,并在这种意识中寻求心灵上的满足和社会职责的责任意识。虽然“阑干万里心”表面上看是表达个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实际却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怀及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情感上,“醉眼蒙笼愁欲起”,表达了苏轼面对人生困苦和不愉快的情感,以及希望得到解脱的愿望。“为问青门几度雨?”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最后两句“醉眼蒙笼”、“愁欲起”,表现出了词人虽然处于沉溺中无法自拔的状态下,但依旧希望能通过酒来缓解自己心中的忧虑。
这首《望江南·阑干万里心》在诗歌创作上不仅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的观察,并且也传达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以及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它反映了苏轼复杂的情绪体验,并突出了他强烈的内心世界探索意识和人生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