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槛暑。又是一年重午。猎猎风蒲吹翠羽。楚天梅熟雨。
往事潇湘南浦。魂断画船箫鼓。双叶石榴红半吐。倩君聊寄与。

【注释】

谒金门·其二重午:词名。双调,六十八字。上片起首二句“幽槛暑”三字点题,写词人于重阳佳节之际登高远瞩,只见碧绿的池槛中飘荡着袅袅凉风,又见那蒲叶猎猎作响。下句“楚天梅熟雨”三字则描绘出一幅细雨蒙蒙、烟雨朦胧的景象,使人们联想到诗人当年曾游历过的潇湘之南浦,而如今却只能魂断画船箫鼓之中了。“楚天”二句:化用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处“楚天”暗指湖南,“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梅熟雨”三字则化用杜甫《曲江》诗句:“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此处借景抒情,表达出词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往事”两句:回忆起往昔的岁月。“潇湘南浦”二句:化用王勃《滕王阁诗序》:江南多佳山水,其中以长沙最著名,其地有湘水之流,湘水发源于潇水上,故称潇湘。“南浦”即湘水的南岸,也就是长沙城。据史载,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勃到潭州任参军,作《滕王阁诗》,其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的句子,这里借用此句,以喻自己曾漫游过潇湘的南浦。“魂断画船箫鼓”二句:回忆当年曾泛舟于湘水之上的情景,而如今却只能魂断画船、听萧鼓声,表达了词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伤。最后二句“双叶石榴红半吐”二句:化用李清照《如梦令》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此处用“双叶石榴红半吐”来象征词人的相思情意。“倩君聊寄与”:请君代我向远方的亲人捎去我的思念之情。“倩君”,请君。“聊寄与”:暂且托付给您。“寄与”就是托付之意。

【赏析】

本篇是词人重阳佳节之际登高远眺所作。

上片由景及情,抒发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开头两句写词人登高所见。碧绿的水池槛中传来一阵阵清风,吹拂着蒲叶,发出飒飒之声。在这爽朗的秋风吹拂下,天空湛蓝,云朵洁白,一派清新秀丽的景色。这景色勾起了作者的遐想:不知此刻身在何处?他想到自己曾游历过的潇湘之南浦,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如今却只能魂断画船箫鼓之中了,不禁感慨不已。“楚天”二字,既指湖南,又暗示着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时正值仲秋时节,天气渐转凉爽,正是登山远眺的好时机。“梅熟雨”二句则是通过细雨濛濛、烟雨朦胧的景象,暗示出当年自己曾游历过的潇湘之南浦,以及那里的山山水水。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下片由情入景,进一步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往事”二句则是通过回想往昔的岁月,来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潇湘南浦”二句则是化用王勃《滕王阁诗序》中的句子:“江南多佳山水,其中以长沙最著名,其地有湘水之流,湘水发源于潇山上……”此处借景抒情,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魂断画船”二句则是运用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处以“画船”为载体,来形象地描绘出词人当时的心情。同时,这也表现了词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伤。

结尾两句则是通过描写词人与远方亲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来表达出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双叶石榴红半吐”二句则是化用了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此处以“双叶石榴”象征着词人的相思情意,而“红半吐”则暗示着词人间的感情正处在一个微妙的阶段。“倩君”二字则是请求对方代为传情达意之意。“聊寄与”则表示词人只是暂时寄予对方的思念之情,而非真心实意地希望对方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心意。

整首词以景入情,情景交融,既有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全词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