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晓出山口,溟蒙雨乍晴。
始知经尽险,终得坦然平。
草树开春意,川原豁眼明。
吏民当自信,竹马不须迎。

【注释】

出山口:出山口的地方。出山口,指山口的出口。

溟蒙雨乍晴:雨后初晴,天色朦胧。

始知经尽险,终得坦然平:经过艰险后,终于平安无事。

草树开春意:草木树木都显示出春天的生机。

川原豁眼明:河流平原都显得开阔明亮。

吏民当自信:官吏和民众应当自信。

竹马不须迎:不用迎接小孩子们玩耍的小车。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作者在长安任监察御史期间。诗人通过写自己刚从山口出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首联“待晓出山口,溟蒙雨乍晴。”写诗人清晨走出山口,雨后的山口景象。“溟蒙”是形容雨后的山口,云雾缭绕,迷蒙一片。诗人站在山口,眼前一片迷蒙的景象,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勇敢地迈出了一步,迎接新的一天。这一句既描绘了诗人在雨后的山口所看到的景色,又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勇敢。

颔联“始知经尽险,终得坦然平。”则是诗人对自己经历的艰难险阻的一种感慨。诗人经历了漫长的艰苦斗争,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他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进程的深切关注,又体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积极态度。

颈联“草树开春意,川原豁眼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山口美景。草木茂盛,展现出春天的气息;河流平原都显得开阔明亮。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口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吏民当自信,竹马不须迎。”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展望。他认为官吏和民众都应该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必过分依赖别人。同时,他也认为小孩子们应该自由自在地玩耍,不需要被束缚。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又体现了他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整首诗以诗人出山口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