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向高堂举宴杯,四年牵强北门回。
故园风物都如旧,多病襟怀遂一开。
白发耻夸金络骑,绿阴欣满铁梁台。
因思前彦荣归者,未有三曾昼锦来。

【注释】

初会:初次见面。昼锦堂: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封赏之地,此处代指皇帝赐予的荣誉。

牵强:勉强。北门:指京城长安。

故园:故乡。风物:景物。多病:身体不适。襟怀:胸怀、心境。一开:心情舒畅。

金络骑:用金饰装点马鞍的骑士。绿阴:指树木。铁梁台:在皇宫中,用以悬挂乐器和旗帜的平台。

因思前彦荣归者:想到以前那些有才能的人,也曾经得到皇帝的恩宠,被赐封过荣耀的爵位。三曾:指汉代的三位名将,分别是韩信、张良、诸葛亮。昼锦:白天穿着锦绣衣服,这里指获得朝廷的赏赐。

【赏析】

《和重阳节宴》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写诗人与友人同游东城,重登高台赏菊饮酒,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联“重向高堂举杯觥,四年牵强北门回”,写诗人与友人同游东城,重登高台赏菊饮酒。诗人以“重向高堂举杯觥”起句,点明宴会的主题。“重向”二字,既表明诗人久别重逢之喜,又暗示这次聚会是在重阳节。“举杯觥”即举杯畅饮,这是古代的一种酒器,也是欢宴时不可缺少的用具。诗人以“重向”二字,点明自己与友朋久别重逢,又重聚于东城,共同赏菊饮酒。“四年牵强北门回”句,诗人以“牵强”二字表达出自己在京城长安为官的艰辛与辛酸。“四年”二字,既写出自己在朝为官的时间之长,又暗示出自己为官之辛苦。“北门”二字,既写出诗人在京城为官之地,又暗示出诗人在朝为官的处境之艰难。这一句,既是对诗人自身处境的写照,又是对整个朝政状况的揭露和讽刺。

颔联“故园风物都如旧,多病襟怀遂一开”,写诗人回到故乡后的心情感受。“故园风物都如旧”句,既表达了诗人久别故土、重返家园之喜悦,又暗含着诗人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之情。诗人虽然身处繁华闹市之中,但心中仍然怀念着家乡的山水田园。“多病襟怀遂一开”句,既表达了诗人身体欠佳、心情不佳的状态,又暗示出诗人对朝廷政治局势的关注和忧虑。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对朝政局势的关注和忧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又揭示了诗人对家乡风物的眷恋以及对朝政局势的关注和忧虑。

颈联“白发耻夸金络骑,绿阴欣满铁梁台”,写诗人对名利的不屑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白发”二字,既暗示出诗人年事已高,又流露出诗人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与超然。“金络骑”,指装饰华丽的马匹。“绿阴”,指茂密的树木。诗人以“白发”二字,既表达了自己年岁已高、头发斑白的现实,又流露出自己对于名利地位的淡泊与超然。“绿阴”二字,既描绘出了茂密的树林景色,又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诗人以“金络骑”与“绿阴”相对比,不仅表现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更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与挣扎,又揭示了诗人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与对自然美景的追求。

尾联“因思前彦荣归者,未有三曾昼锦来”写诗人思考历史名人中那些曾被朝廷赏赐荣耀的人士。“前彦”,指历史上那些曾经得到朝廷赏赐荣耀的人物。“三曾”,指汉代的三位名将,分别是韩信、张良、诸葛亮。“昼锦”,指白天穿着锦绣衣服,这里指获得朝廷的赏赐。诗人以“前彦”二字点明自己思考的对象,以“荣归者”一词表明自己所思考的人物是那些曾经获得朝廷赏赐荣耀的历史人物。“未有”二字,既表示自己对于历史名人的观察和思考,又暗示出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一句既表现出诗人思考历史名人中那些曾被朝廷赏赐荣耀的人物,又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与理解。

【译文】

再次来到高堂上举杯畅饮,四年后被迫离开京城返回北方。

重回故乡风物依旧,多病之身心情舒畅。

白发不夸金络骑,绿阴满架铁梁台。

想那些曾经被朝廷赏赐荣耀的前人,却没有像王安国那样三次被赐封过荣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