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
重阳节,又称“菊花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唐代文人多喜欢在此日登高赏菊、饮酒作诗。
“谁言秋色不如春”,这句是说:谁说秋天的景色不如春天?诗人认为,秋天也有它独特的美,就像他所说的这两句诗一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及到重阳景自新”,这句是说:到了这个重阳节,景色就变得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并不是指新的景色,而是形容节日的氛围、气氛等都显得特别新鲜、特别热闹。诗人用“景自新”,来形容这种氛围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这种变化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随分笙歌行乐处”,这句是说:随便找个地方,只要有人在一起吹笙唱歌、玩乐的地方就是好地方。这里的“随分”是指随便的意思,“笙歌行乐处”则是指那些有欢乐氛围的地方,比如宴会、庆典等场合。诗人用“随分”来形容自己的追求,表明他并不在乎具体的场所,只要有人陪伴,有欢乐的气氛,他就感到满足和快乐。
“菊花萸子更宜人”,这句是说:菊花、茱萸这些植物也更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这里的“菊花”是指菊花酒,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饮品;“茱萸”则是另一种传统节日饮品。诗人用“更宜人”来形容这两种饮品,表达了他对它们的喜欢和珍视之情。他认为,无论是哪种饮品,只要是与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都能让人感到温馨和幸福。
赏析:这首诗以重阳节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描绘来表达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首句“谁言秋色不如春”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的独特见解,认为秋天也有其独特的美。次句“及到重阳景自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节日氛围的变化,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第三句“随分笙歌行乐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轻松愉快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最后一句“菊花萸子更宜人”则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饮品来表达对它们的珍视和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