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闷径须沽酒饮,贮愁端为作诗慵。
连声倦听城头角,落点惊飞塞上烽。
闻道久闲金騕袅,有时高卧绣芙容。
年来自说无尤物,已结维摩按两重。
【注释】
排闷:排遣忧愁烦闷。
储愁:积存愁绪。
连声:指连续不断。
闻道:听说。
金騕袅(xiùnmiǎo):即金騕褭,一种马名。
绣芙容:形容女子美貌如花容月貌。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传说中居住在南方的菩萨。
按(àn):抚摩,按摩。两重:两种手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钱逊叔侍郎家作客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及自己的闲适心情。
首句“排闷径须沽酒饮”,意为消除心中的烦恼,须得饮酒解忧。诗人以“排闷”为题,表明自己有心事而不得解脱之苦。“须”字说明必须这样。“沽酒”二字,则说明他已有所行动,去购买美酒了,以消其愁。这两句看似写饮酒解忧,实则暗寓着诗人因事不如意、仕途坎坷而无法舒展胸怀的苦闷之情。第二句“贮愁端为作诗慵”,进一步写他因愁多而懒于作文。这句诗表面看来是说“愁太多而懒得写”,实际上是说自己因不能施展抱负才懒于作文呢?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有点道理,但从诗的意境来看,更可能是诗人借酒浇愁后产生的消极情绪的反映。《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飞。”此诗意谓过去离别之时,杨柳依依,而今归来,雨雪飘飞。诗人通过杨柳和雨雪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诗人此时的心情与此类似,也正由于自己不能展露才华而感到惆怅、失落,因而在归途中产生了归隐的念头,于是写下了“归心似箭,恨不挥戈破敌”等诗句。第三、四句“连声倦听城头角,落点惊飞塞上烽”。这是诗人在友人家中所作的一首七绝,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前一句中的“连声”,指的是连续不断地听到。城头上的号角声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信号,用在这里是比喻诗人听到朝廷征召的诏书后,心中充满了喜悦。然而,当他听到号角声时,却连声叫苦,原因是号角声一响,便使他想起了战场之事,想起自己久经沙场而未获成功的往事。“落点惊飞塞上烽”一句则是将烽火与塞上联系起来,想象战乱频仍、边疆告急的景象,从而抒发出自己内心中的忧虑和不安之情。
五、六句“闻道久闲金騕袅,有时高卧绣芙容”,继续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金騕袅是骏马名,这里代指骏马。诗人听到友人说那匹马已经很久没有骑马了,便联想到自己也曾像那匹马一样驰骋疆场,如今却只能高卧绣被之中。这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写诗人羡慕友人的生活,实际上却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与悲凉。“闻道”两句表面上看似写自己对朋友的羡慕之情,但仔细品味,又可以发现其中隐含着诗人对自己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与悲凉。因为骏马曾经驰骋疆场,而现在只能高卧绣被之中;自己曾经建功立业,而现在却只能在书房中埋头苦读。这样的生活与骏马相比,自然显得黯然失色了。
最后一句“年来自说无尤物”,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简要回顾。这句诗表面上看似是在夸耀自己没有受到过什么委屈或不幸的经历,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里的“无尤物”可以理解为没有受到过任何冤屈或不幸的经历,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财富或荣誉等等。
尾联“已结维摩按两重”,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维摩诘居士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住在南印度拘尸那揭罗国的香积城,那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他曾在一座寺庙里住过一段时间,每天与许多信徒交谈,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次,一位信徒向他请教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维摩诘居士回答说:“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必须先放下心中的执着,这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这位信徒又问另一位信徒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维摩诘居士同样回答说:“要得到幸福,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名利之心,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乐趣。”这位信徒问另一位信徒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维摩诘居士回答:“要得到快乐,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贪欲之心,这样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这位信徒又问另一位信徒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维摩诘居士回答:“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先放下自己的名利之心,这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乐趣。”“两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次”、“双重”等意思。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功名难就的无奈与悲凉以及对于隐逸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