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闻仙伯上神山,始觉升平气象还。
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
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
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然后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诗人的情感,并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技巧以及炼字等艺术手法;最后结合注解进行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谪期间。首句“远闻仙伯上神山”中的“神山”指代的是中书省。第二句“始觉升平气象还”中的“升平”指代中书省;第四句“两行曾缀紫宸班”中的“紫宸班”,指翰林院学士院官班。第三句“想烧椽烛书天诏”中的“椽烛”指的是翰林院官用的笔。第五句“看剪花騣出帝闲”中的“帝闲”是指皇帝闲暇时阅读翰林院学士的文章。第六句“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中的“故人”指的是曾经一起为官的同事,“黄犊”是耕牛。
【答案】
次韵徐翰林
远闻仙伯上神山,始觉升平气象还。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
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译文:
远远地听说仙伯正在上山,才觉察到太平盛世气象又出现。一梦休论玉堂事,两行曾缀紫宸班。想烧椽烛书天诏,看剪花騣出帝闲。
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
赏析:
首联写自己听到消息,才知道有神仙来到。诗人说“远闻仙伯上神山”,其实诗人听到的消息并不准确,因为仙伯并没有来过中书省。“始觉”二字道出诗人当时的心情,他忽然觉得好像太平盛世的气象又出现了。“始觉”一词,不仅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惊喜,而且表现了他对朝廷恢复升平的庆幸之情。“神山”指中书省,“升平”指朝廷的平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欣慰之情。
颔联写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同事共事的日子。“一梦休论玉堂事”,意思是说当年的事情已经如梦一般过去了,现在也没有必要去讨论。“两行曾缀紫宸班”一句,则表明自己曾担任过翰林院学士,属于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紫宸班”是指翰林院学士院官班。“两行”,指翰林院学士院官班,即学士院的编修官。“紫宸”是皇帝居所的正殿名,此处泛指翰林院,翰林学士多属禁廷近臣,所以称“紫宸班”。诗人回忆当年曾做过皇帝身边的侍从,不禁感慨万千。
颈联写自己在宫中的生活。“想烧橡烛书天诏,看剪花騢出帝闲”两句,写诗人在宫中读书的情景。“橡烛”指的是翰林院官用的笔。“剪花騢”,这里应是指用剪刀剪掉花枝的意思,比喻皇帝阅读奏章或文章。“帝闲”是指皇帝闲暇的时候,皇帝在闲暇的时候才会阅读翰林院学士的文章。诗人回忆当年曾经做过皇帝身边的侍从,不禁感慨万千。
尾联写自己在田间的生活。“尚忆平生故人否,夜驱黄犊在田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还记得过去和我一起共事的同事吗?如今他们都已经不在了。“故人”是指曾经一起为官的同事。“黄犊”指耕牛。诗人回忆过去曾经一起为官的同事,不禁感慨万分。“尚忆”“夜驱”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