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涂淹泊向谁论,白发名卿肯见存。
雒邑风流馀此老,故家文献有诸孙。
寺连狭径曾倾盖,船拥清溪尚一樽。
小驻鄱阳未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所作,时杜甫流寓夔州。诗人以送别友人范叔器为题,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晚涂淹泊向谁论,白发名卿肯见存?
  • “晚涂淹泊”意指晚年漂泊,生活无定;“向谁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和归宿的迷茫和忧虑。这里的“白发名卿”是指诗人自比为已故的著名人物张九龄,暗含了对友人的尊敬和期待。
  1. 雒邑风流馀此老,故家文献有诸孙!
  • 雒邑(今河南洛阳)的风流余韵,指的是洛阳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故家文献”则是指家族世代相传的学问、典籍和成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族文化传承的自豪和对友人家族文化传承的赞赏。
  1. 寺连狭径曾倾盖,船拥清溪尚一樽。
  • “寺连狭径”描绘了一幅寺庙与狭窄道路相连接的景象;“曾倾盖”则是指诗人曾经和朋友一起坐在寺庙里饮酒畅谈;“船拥清溪”则形容了小船在清澈的溪水中悠然前行的景致。
  1. 小驻鄱阳未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 “小驻鄱阳”表示诗人打算在鄱阳县短暂停留;“未宜远”则是提醒友人不要远行,要珍惜相聚的时光;“欲凭书尺问寒温”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书信来询问友人的近况和感受,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牵挂。

翻译:
晚涂淹泊向谁论,白发名卿肯见存?
雒邑风流馀此老,故家文献有诸孙!
寺连狭径曾倾盖,船拥清溪尚一樽。
小驻鄱阳未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译文:
晚涂淹泊向谁论,白发名卿肯见存?
雒邑风流馀此老,故家文献有诸孙!
寺连狭径曾倾盖,船拥清溪尚一樽。
小驻鄱阳未宜远,欲凭书尺问寒温。

这首诗通过对范叔器送别的场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牵挂。诗中的关键词“晚涂”、“白发”、“雒邑”、“故家”、“清溪”、“书尺”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