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沧波转地流,是身如沫信沉浮。
初闻盗贼奔他境,渐见衣冠集此州。
病欲深耕归谷口,禅须末句问岩头。
膺门也自知人喜,有客清真似子不。

【注释】

沧波:大海。信沉浮:像人一样随波逐流,无定止。

初闻:开始听到。他境:别地。

渐见:渐渐出现。衣冠:官吏和文人的服饰。

病欲深耕归谷口:意谓身体有病,想要隐居归耕于山中。

禅须末句问岩头:意谓修禅时,要向岩头的和尚请教。

膺门:指门第高、地位高,自认为受人喜爱。

清真:清静纯正,这里指清高雅洁。

子不:即“子弗”,古语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与友人相会时,应朋友之邀而作的一首酬唱之歌。前两句写自己随波逐流,身世飘零。中间四句写自己虽为官却无实权,生活清苦,但内心并不感到悲哀,反而有一种归隐的愿望。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志趣。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往岁沧波转地流,是身如沫信沉浮。”诗人感叹自己命运多舛,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样辗转漂流,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像被水淹没一样随波逐流。颔联“初闻盗贼奔他境,渐见衣冠集此州。”则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情绪。这两句诗以盗贼、衣冠、谷口、岩头、清真等关键词为线索,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膺门也自知人喜,有客清真似子不。”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态度和对友人的赞赏之情。尾联用“清真”一词来形容友人的品质,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喜爱之情,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清高雅洁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又有对自己人生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