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注释:一直从三湘到七闽,没有一个地方不说竹庵的名。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中,“东林”指江西庐山的东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七闽”泛指福建一带。后两句中,“雪窦”和“云居”都是佛教禅宗名山。整首诗通过对竹庵和雪窦、云居等名胜古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宗教文化的热爱之情。
直自三湘到七闽,无人不道竹庵名。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注释:一直从三湘到七闽,没有一个地方不说竹庵的名。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中,“东林”指江西庐山的东林寺,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七闽”泛指福建一带。后两句中,“雪窦”和“云居”都是佛教禅宗名山。整首诗通过对竹庵和雪窦、云居等名胜古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宗教文化的热爱之情。
题湖南清绝图 故人来从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下有潇湘水清泻,平沙侧岸摇丹枫。 渔舟已入浦溆宿,客帆日暮犹争风。 我方骑马大梁下,怪此物象不与常时同。 故人谓我乃绢素,粉墨妙手烦良工。 都将湖南万古愁,与我顷刻开心胸。 诗成画往默惆怅,老眼复厌京尘红。 注释: - 故人来从天柱峰:故人(老朋友)从天柱山(位于湖南省)走来。 - 手提石廪与祝融:石廪
诗句释义: 樵夫的柴杖在初春时节,并没有主人,鸡豚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译文: 在早春时节,樵夫的柴杖并没有主人,而是自由自在地行走。而那些鸡和猪也各奔东西,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作品。韩驹(1080~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韩驹字子苍,号陵阳先生,江西南丰人。他的诗风格清新、明快,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他的创作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山水田园
止应独有江山秀, 合自都无廊庙心。 注释与译文: - 诗句:止应独有江山秀,合自都无廊庙心。 - 注释:独自拥有美丽的江山景色;国家治理(的)中心(或曰官府所在地)没有宏伟壮丽的建筑。 - 译文:只有自己独有的美丽江山;国家治理的中心却没有雄伟的建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国家治理中心缺乏宏伟建筑的遗憾。通过对比自然之美和国家治理中心的建筑
译文:孤舟晚飏,湖光里,衰草斜阳,无恨意。 注释:孤舟(一说是小舟)、晚飏(飘扬)、湖光(指湖水),都是诗人所见之景;衰草、斜阳,都写出了夕阳下景色的萧条凄凉,也衬托出了游子的孤寂落寞;“无恨意”,是说心中没有怨恨之意。 赏析:此诗首句写诗人乘船在湖面上荡漾的情景,次句则写夕阳西沉,晚风拂过,湖上飘动着孤舟。后三句写湖上景色,以及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感觉。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凄清、悲凉
【注释】 暗:昏暗,不明亮。苔:苔藓。冶:鲜艳。家:指园林中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雨天到林外散步,看到庭院中苔藓鲜亮而显得格外的幽静,从而产生的一种心境。 “雨暗阶前路”是第一句,写诗人在林外漫步时,天色阴暗,看不清前面的小路,只好摸索着前进。这里,诗人没有写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而是把视线转向了周围的环境。 “苔冶林外家”是第二句。这里的“家”,不是诗人自己的家
【注释】 幽兰不可见,罗生杂榛菅:指幽兰花虽香美却隐没在杂草丛中。罗生:草木丛生貌,比喻幽兰生长的环境。 微风一披拂,馀香被空山:微风轻轻地吹过,幽兰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山林。 凡卉与春竞,念尔意独闲: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争相与春天比美,而你独自保持着自己的清雅。 弱质虽自保,孤芳谅难攀:你的花朵柔弱,虽然能自我保护,但很难再向上生长,成为众花中的佼佼者。 高标如湘累,岁晚投澄湾
解析: 1. 诗句释义: - 问君游梁今几岁: 这句话询问对方在梁地(即现在的四川省部分地区)已经居住了多久。"游梁"可能指的是在四川地区的生活,而"几年"则表达了对时间长短的提问。 - 归去聊为羡于计: 返回后可能会因为某种计划或期待而感到羡慕。这里的"聊为羡"表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而"计"可能是指未来某个具体的计划或者目标。 - 入门四壁妻子空: 进入家门时发现四周都是空荡荡的
注释:八月的人间大地,秋光明媚,景色宜人;在芙蓉溪上沐浴着春光,享受着酣畅淋漓的快乐。 赏析:诗中的“人间”、“秋光”、“酣酣”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同时,“芙蓉溪上春酣酣”,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活状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句释义】洪府:洪州,即今江西南昌。西山:指南昌城西的西山。最景奇:“最为壮观”的意思。 【译文】 洪州的西山景色最为壮观,让人难以忘怀。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洪州西山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其二十”一词,可以推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共四句。整首诗通过对洪州西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注释翻译为:连绵的山峰横亘在前方,如同伸出的手臂一样,为我挡住了西南方向的蛮族。 赏析:此诗描写的是唐代边疆的壮丽景象,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山水画,表现了唐朝的疆域广阔,国力强大
【解析】 本诗首句“北风卷地雪漫天”,描绘了诗人送别好友东林圭老时,北风凛冽、大雪飘飞的冬日里的场景。第二句“惭愧君来住过年”中,“惭愧”是说自己不能陪伴在东林圭老身边,心中十分愧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圭老的敬意和关心。第三句“日与邻翁同展钵”,描绘了诗人与东林圭老一起打坐修行的情景。第四句“老夫时复听谈禅”中,“老夫”是诗人自称,表明了诗人年岁已高,但仍保持对佛教的虔诚信仰
诗句:少年高掇老庞科,未必龙门众角多。 译文:年轻的你高高举起了老年的科举,但不一定在龙门上有多少竞争者。 注释:1. 高掇:举起。2. 龙门:比喻科举考试。3. 众角多:众多的人。4. 娑婆:指世间,大千沙界。5. 清客:指有才学的人。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游历闽地的深深祝福和鼓励。通过“少年高掇老庞科”一句,诗人描绘了一个年轻而有志向的学子,他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诗句释义: 1. "平时访我乌江上" - 这里的“乌江”指的是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一条河流,古代诗人常用来象征离别之地。诗中的“访我”表达了作者在乌江岸边等待某人的情景,而“乌江上”则暗示了这种等待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可能是作者与对方约定相遇的地方。 2. "乱后逢君汝水滨" - “乱后”可能指的是某种动荡或混乱之后的情况,“汝水滨”则是指汝水边的岸边。这里表达了一种战后重逢的喜悦和激动。 3.
【注释】 竹庵:东林圭老的住所。端为:特意,特地留下。故人:老朋友或知交。衰翁:年老的读书人。预胜流:参加胜流人物的聚会。寄语丛林:告诉丛林里的清客(隐士)。雪峰毬:指雪峰寺球,雪峰寺是佛教圣地之一。 【赏析】 这是送友人去福建游历时写的一首五绝诗。全诗四句,每句八言,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诗人通过描绘东林圭老留宿的情景和叮嘱的话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及对朋友前程的祝福
注释1: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云梯月台互相经过,但未能消解一年来的离情别恨。 注释2:最恨明朝洗车雨,不令回脚渡天河。最讨厌的是明天洗车的雨,它不能让鸟儿回头渡过银河。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七夕节时所作。七夕节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诗中“洗车雨”指的是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渡河相会,而“架桥”则是他们相会时鹊鸟搭成的桥梁。诗人在七夕节这天,看到一年一度的渡河相会即将开始
注释:上界的鸾凤驾,多是神鸟,不需自己长翅膀就可以飞行。不消说那些野鸟的翅膀,即使强盛也填不满河。可惜那些鸟儿的毛都掉得差不多了,只能再经过云路车一两次。 赏析:此诗首联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七夕之后,天上的鸾凤等神鸟不用自己的翅膀就能飞过银河的情景,表现了它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美好形象;颔联则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地上许多生灵因无法御风而行而不能自保而最终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