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不爱色,而爱闻清香。
方春谢凡卉,凌晨玩孤芳。
以兹兰蕙质,种彼葵藿场。
常恐乱微馥,采采归幽房。

【注释】

谢人寄梅花瑞香花二首:谢指谢灵运,他因被排挤出京而退居会稽,自号“山阴旧居”,所以这里称他的诗为“谢人”。梅花和瑞香花都是芳香之物。

道人不爱色,而爱闻清香(道人不贪恋美色,而喜欢嗅闻清香):道人,即僧人。

方春谢凡卉,凌晨玩孤芳(正逢春天,将各种花草都弃之如敝屣,清晨独取这株孤芳自赏):方春,正是春天的时候。凡卉,一般花卉。敝屣:破旧的鞋。

以兹兰蕙质,种彼葵藿场(用这种兰蕙的品质,种在那些葵藿之类的地方):兹、尔,代词,指兰蕙;兹、尔,代词,指葵藿。兰蕙,指兰花和蕙草。

常恐乱微馥(常常担心香气过于浓烈),采采归幽房(纷纷采撷而回幽静的房舍):微馥:淡淡的芬芳。幽房:幽深的房间。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隐居会稽山时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谢灵运是东晋末年南朝宋初期诗人,出身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谢氏,袭封康乐公。谢灵运曾官至永嘉太守。后因事受株连,愤而出仕于刘骏、刘义隆父子,任中书舍人,领国子祭酒,加员外散骑常侍,参掌机要。但他并不得志。晚年又移居临川(今江西临川市),终老家乡。其诗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被誉为山水诗派始祖。

此诗写诗人在山间采梅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雅。

第一句“道人不爱色,而爱闻清香”,道人,指和尚。谢灵运本是个风流才子,但出仕之后,却对尘俗之事淡然处之,只钟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第二句“方春谢凡卉”表明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不屑一顾,而选择了独自欣赏这朵孤芳。这里的“孤芳”指的是梅花。谢灵运虽身处山林之中,却仍保持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不与俗世同流合污。

第三句“以兹兰蕙质,种彼葵藿场”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珍视和赞美。这里的“兹”、“尔”,都是用于代指的词语,表示对兰花和蕙草的偏爱。同时,“种彼葵藿场”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平凡事物的珍视之情。

第四句“常恐乱微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花香的担忧之情。在这里,花香似乎成了诗人心中的一种干扰,使他难以静下心来品味大自然的美好。而“采采归幽房”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他采摘着芳香的花朵,将其送回自己的幽静住所,仿佛是在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在山间采梅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自己对于名利得失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